■本報記者 李冰
7月6日,網商銀行公布2017年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累計為571萬小微經營者提供貸款服務。而就在上個月,網商銀行公布的三周年最新數據顯示,其信貸業務已經服務了850萬小微經營者,其中線下“碼商”(指經營中運用二維碼的小微商戶)已經超過了300萬戶,2018年上半年提速明顯。
根據年報,截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資產總額為781.7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3.51%。2017年,累計向小微經營者發放貸款4468億元,其中有264.5億元發放給了農村用戶。實現營業收入42.75億元,凈利潤4.04億元,同比增長28%。
年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已經累計為571萬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了貸款服務,戶均貸款余額2.8萬元。其中,包括了75萬的農村用戶,至2017年末網商銀行貸款余額中有11.9%為涉農貸款。此外,代銷的貨幣基金產品“余利寶”累計為675萬小微經營者提供了現金管理服務。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年報中顯示,網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1.23%。
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2018年將力所能及地繼續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同時,向風控技術要效益,向基于AI的運營能力要效益,在銀行自身發展與服務小微企業之間找到平衡,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就在上個月,網商銀行宣布啟動“凡星計劃”,向行業開放所有能力和技術,與金融機構共享“310”模式,目標未來三年,與1000家各類金融機構攜手,共同為3000萬小微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在傳統服務模式和技術條件下,小微企業缺信用、缺信息、缺抵押的根本癥結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總體上依然面臨成本高、風險大、效率低、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從而影響了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商業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