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春節以來,A股市場估值開始修復,諸多板塊走勢活躍,金融股一度占據市場關注的“C位”。
其中,券商股和保險股表現較為強勢,相比之下,持有銀行股的投資者可能錯過了一輪行情。作為證券市場及金融機構中最為重要板塊之一,銀行板塊漲幅相對“低調”,春節以來算術平均漲幅僅為10.32%。
銀行板塊幾乎“錯過行情”
進入2019年,滬深兩市一改去年的疲態,春節過后快速上漲,A股指數突破了3000點關口,并一度沖至3130點。即使上周五市場出現了逾百點的深幅調整,滬深兩市仍有38家上市公司在春節后股價翻倍。
此輪行情中,金融板塊可謂出盡風頭,券商板塊多只個股連續多日漲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銀行板塊幾乎“按兵不動”。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iFinD數據統計發現,春節以來,上市銀行板塊累計成交金額4762.43億元,占市場總成交額的比例僅為3.25%,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的排名僅為第12位。而排名前兩位的電子和非銀金融板塊的成交金額占比均在10%以上,且成交金額都超過了萬億元,分別為15982.64億元和15580.09億元,是銀行板塊總成交額的3倍之多。即使是細分行業中的券商板塊,成交金額也高達11372.27億元,占比為7.77%。
春節過后的一個月時間內,銀行板塊的累計漲幅僅為10.32%(算術平均值),在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位列倒數第一。若按總市值加權計算,銀行板塊春節以后的漲幅只有3.36%。同樣按此方式計算,非銀金融及申萬二級行業中的券商板塊漲幅分別高達34.94%和43.24%。
個股方面,中信建投和中國人保均漲幅驚人,而30余家上市銀行的累計漲幅則要小的多。剔除2019年剛剛上市的紫金銀行、西安銀行與青島銀行,A股上市銀行在春節后一個月時間內的最高累計漲幅均在40%以內。其中,長沙銀行以36.33%的累計漲幅居首;超過半數的上市銀行股價漲幅均在10%以下;而五大國有銀行漲幅更為靠后,有三家國有大行的股價還較春節前最后一日的收盤價有所下滑。
AH溢價幅度變化不大
在以往行情中,券商、保險、銀行的輪番上漲均成為推動市場反彈的強大引擎,如今銀行板塊相對漲幅較小,隨著平安銀行上周披露2018年年報,上市銀行年報大幕也由此開啟。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此輪A股上市銀行漲幅有限,AH兩地股價的溢價幅度在春節后也并未拉大,基本與節前持平。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A+H股上市銀行共有11家,包括五大國有銀行,招商、民生、光大、中信等股份制銀行,以及鄭州銀行、青島銀行這2家地方銀行。
目前,上述11家銀行A股股價與H股股價相比全面處于溢價狀態。但該板塊目前AH溢價較低,只有A股上市不久的鄭州銀行AH溢價在1倍以上。與此同時,中信建投、中國人保的A股溢價分別達到了4.7倍和3.9倍。按照截至去年三季度的攤薄每股凈資產計算,30余家上市銀行中有過半處于“破凈”狀態。
從股權結構來看,這三個金融機構板塊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均較為集中,有半數以上公司的前十大股東持股比例達六成。由于體量較大,上市銀行中共有8家機構持股數量超百億股,其中,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的機構持股數量均在2000億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