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 多措并舉健全農村金融體系

          2019-04-19 06: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4月18日中國普惠金融(浙江)高峰論壇上,多家銀行表示,2019年將繼續發力普惠金融,加大“三農”等薄弱領域信貸投放。

              銀行業普惠金融成效明顯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表示,宏觀政策鋪路護航,財政、貨幣和監管等政策合力,營造了良好的普惠金融外部環境。在監管部門的引領下,銀行業普惠金融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進展:一是多措并舉,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與動力;二是支農支小信貸投放穩步增長;三是減費降利,減輕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壓力。

              潘光偉表示,截至2018年末,5家國有大型銀行在總行和所有一級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下沉服務。股份制銀行共設立5147個小微支行、社區支行。地方性銀行尤其是農合機構根植“三農”和小微企業,改“名”不改“姓”,貼近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有效增加了農村金融供給。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表示,發展普惠金融要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推動金融機構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大銀行和農村中小銀行的關鍵性作用,來帶動其他金融機構。重點是改大型銀行的金融體制和經營機制,大型銀行要建立普惠金融事業部、三農事業部,目的是形成普惠金融的專業化經營機制。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四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含票據融資)余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5.6%。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型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33.5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9.4萬億元,同比增長21.8%。

              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

              農村是普惠金融的主要陣地,農業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產業,農民是普惠金融的主要群體。多家銀行表態,2019年將繼續發力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中國銀行副行長林景臻表示,2019年中行將繼續加大資源配置,實施經濟資本獎勵、內部收入獎勵、人事費用傾斜等政策,切實提升基層發展普惠金融的積極性,全年新增普惠金融貸款不低于900億元。

              農業銀行(3.41+0.00%)提出,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理念,進一步加大“三農”領域信貸投放,確保“三農”貸款增速高于全行貸款平均增速。要加大精準扶貧差異化政策支持,持續優化重點支持領域的信貸政策,強化對縣域支行信貸分類授權,重視培育多方合作的縣域風險分擔金融生態。要堅持把“信貸質量立行”理念作為“三農”信貸管理的根本要求,嚴守“三農”產品創新風險底線,加強產品創新后評價工作;提升線上信貸業務智能化風控能力。

              浙江省農信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小龍表示,要大力發展全方位的普惠金融,全力推動省農信聯社深化改革,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具體看,一是牢牢堅守支農支小定位,進一步提升服務“三農”和民營小微企業的能力;二是大力發展以人為核心的全方位普惠金融,全面連接每個家庭和有需求的小微企業;三是緊緊抓住深化改革的時代機遇,努力建設全國一流的社區銀行。中國的社區銀行是以農信社為代表的,社區銀行也是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潘光偉提出,在經濟下行壓力猶在、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的背景下,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形勢下,農合機構既面臨各類業態競相參與競爭、公司治理和風控體系薄弱、風險易發多發等嚴峻挑戰,又面臨商業可持續性不夠、信用信息體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

              “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農合機構要繼續以鄉村為重點,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助推器’,充分發揮在農村金融資源配置的引領作用,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提高服務鄉村振興能力和普惠金融水平。”潘光偉建議,一是回歸本源,堅守定位;二是加大扶貧信貸投入,助力精準脫貧;三是堅持發展綠色金融;四是加強公司治理,防范化解風險;五是加強金融科技的深入運用。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