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在延期近一個月后,浙江溫州鹿城農村商業銀行,終于在日前對外發布了其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去年,該行凈利潤增長迅猛,同比增長逾50%。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在這份姍姍來遲的年報中還發現,這樣一家資產規模僅450億元的地方農商行,旗下竟然擁有高達39家村鎮銀行。上述村鎮銀行中,鹿城農商行作為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50%以上的多達23家。而貴州省則成為了這家來自浙江的農商行布局的重點地區,該行旗下共有27家村鎮銀行遍布于此。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村鎮銀行開業數量已增至1616家,在銀行業整體法人數量占比達35.22%。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認為,農商行設立村鎮銀行主要為了突破地域限制,未脫離農商行“做小做散”的宗旨。設立村鎮銀行有助于農商行實現跨區域經營,但另一方面,設立村鎮銀行將導致農商行管理半徑拉長,可能會對農商行經營管理形成壓力。且主發起行和村鎮銀行經營區域存在差異,容易出現制度不適用或執行不到位等問題。
對于旗下近40家村鎮銀行目前的經營情況,鹿城農商行相關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咨詢時表示,“由于相關領導不在,不方便回答。”
坐擁39家村鎮銀行
投資成本合計近12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鹿城農商行2018年年報發現,對于這樣一家資產規模不足500億元的地方農商行,其擁有的村鎮銀行數量高達近40家,且在近六成的村鎮銀行持股比例在50%以上。
在鹿城農商行年報中披露的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明細表中,列出的“被投資單位”一欄全部被各家村鎮銀行所占據,而這一長串由其所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數量高達39家,這些村鎮銀行均以“富民”命名。
資料顯示,鹿城農商行是在溫州市郊農村信用社的基礎上,歷經多次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發展而來。2005年6月份完成一級法人體制改革,變為鹿城農村合作銀行,并于2013年6月份正式更名為鹿城農商行。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鹿城農商行在上述村鎮銀行持股比例在20%-100%之間,并是其中大多數村鎮銀行的控股股東,其持股比例超過50%的村鎮銀行數量達23家。
從該行披露的投資成本看,鹿城農商行對于上述39家村鎮銀行的初始投資成本合計達到11.92億元。而具體到單個村鎮銀行則是差異懸殊,投資成本多則上億元少則僅數百萬元,絕大多數村鎮銀行的初始投資成本為數千萬元。其中,浙江上虞富民村鎮銀行、浙江東陽富民村鎮銀行的初始投資成本最高,分別為1.19億元和1.02億元,上述兩家村鎮銀行也是僅有的投資成本過億元的銀行。
一家截至去年年末資產規模僅為450億元的地方農商行,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數量如此之多,這與鹿城農商行的發展戰略有著重要關系。在該行官網上,其對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著墨頗多。官網的宣傳稱,該行牢牢堅持“做小、做廣、做精”的經營定位,在立足當地金融服務的同時,批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努力實施“跨區域”發展戰略,拓展發展空間。
徐承遠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設立村鎮銀行有助于農商行實現跨區域經營,且相比設立異地支行,設立村鎮銀行可引入其他股東,也能降低資本金消耗。”
由鹿城農商行主發起的首家村鎮銀行——江西萍鄉安源富民村鎮銀行于2012年3月份開業,截至目前,其已開業的村鎮銀行數量有39家,已累計獲監管部門批復同意籌建的村鎮銀行數則達到了43家。據了解,鹿城農商行旗下的各村鎮銀行,以農村、農業、農民為主要服務對像,以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為服務,貸款基本投向“三農”、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村鎮銀行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合計占比91.18%,已連續五年保持在90%以上。
《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鹿城農商行發起設立的39家村鎮銀行分布于貴州、浙江、江西、上海以及河南等地,而貴州省成為了其布局村鎮銀行的重點省份。該行旗下共有27家村鎮銀行遍布貴州八個市(州)。
全國村鎮銀行數量持續增長
業績水平參差不齊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國村鎮銀行開業數量已增至1616家,在銀行業整體法人數量占比達35.22%。截至去年年末,村鎮銀行資產規模1.51萬億元,負債規模1.33萬億元,規模指標的增速高于銀行業平均水平。
村鎮數量快速增長之下,其盈利水平則參差不齊,部分村鎮銀行盈利能力較弱。
從上市銀行披露的所控股村鎮銀行業績看,去年凈利潤在千萬元以上的村鎮銀行只有區區數家,而盈利過億元的村鎮銀行只有由長沙銀行控股的湘西村鎮銀行一家。其他多數村鎮銀行全年的凈利潤在數十萬元至數百萬元之間,且還有多家銀行凈利潤在萬元以下甚至出現虧損。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頻頻出現的銀行打包轉讓村鎮銀行股權的信息,除了銀行自身業務結構調整以外,或也與旗下村鎮銀行經營狀態不佳不無關系。
對于部分村鎮銀行盈利能力薄弱問題,徐承遠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受限于品牌影響力弱、業務拓展難度大,村鎮銀行創收能力存在不足。再加上不良貸款率高企、撥備計提壓力對盈利形成的侵蝕,這些都會讓部分村鎮銀行一些業績難以讓人滿意。
他同時指出,村鎮銀行在經營中還面臨一系列問題,首先,受渠道和規模限制,市場競爭力不足。由于村鎮銀行普遍成立時間較晚,存在網點布局少、規模小、業務類型單一等問題,在區域市場缺乏品牌知名度,競爭力薄弱。其次,資產質量下行壓力大。村鎮銀行客戶以三農及小微企業為主,借款人經營效益下降會對貸款質量形成沖擊,且有的村鎮銀行自身風險管理意識弱、不良貸款處置措施單一,信用風險管理壓力較大。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鹿城農商行在其年報中并未披露旗下村鎮銀行2018年的具體盈利情況。但該行2018年投資收益達到3.8億元,同比增長28.19%。
年報雖延期披露
業績答卷亮眼
擁有近40家村鎮銀行的鹿城農商行,盡管年報延期披露,但該行去年業績答卷則表現不俗,凈利潤同比增長逾50%。
此前,因無法于4月底前按規定披露2018年年報,鹿城農商行對外發布了相關的風險提示公告。而對于年報延期披露的原因,該行彼時給出的解釋為:由于公司下屬子公司眾多,合并財務報表工作量巨大,且由于部分下屬子公司尚未完成2018年度財報審計工作,因此公司無法在規定的4月30日前披露年報。顯然,旗下擁有數量如此多的村鎮銀行,這也讓鹿城農商行年報編制工作耗時較長。
盡管年報較規定截止時間延期了近一個月時間,但鹿城農商行去年的業績還是可圈可點的。
截至2018年年末,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51億元,同比增長19.52%;凈利潤6.26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4.43%。鹿城農商行去年資產質量也有提升,截至去年年末,該行五級不良貸款余額2.13億元,比年初減少5820.13萬元。五級不良貸款占比為0.94%,較年初下降0.43個百分點。
(策劃 呂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