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今年表現活躍,其中創業板指的漲幅領跑全球主要股指,逼近50%。得益于此,投資權益市場的機構都獲得了不俗的收益,其中險資也賺得盆滿缽滿。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險資股票投資收益達1360.64億元,收益率達8.16%,大幅跑贏險資對銀行存款(2.79%)、債券(3.17%)、投資性房地產(1.41%)等大類投資。
一成投入三成收益
由于市場表現較好,險資擴大了投資權益市場的頭寸。
今年前三季度,險資對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這兩大類資產的投資收益合計為2225億元,占險資投資收益的28.4%,但險資對這兩大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僅為12.93%,即一成投入獲得了三成收益。
11月20日,在中保協召開的中國壽險業峰會2020暨人身險專委會年會上,銀保監會資金部主任袁序成表示,目前保險資金通過投資股票、債券和保險資管產品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支持近16萬億元;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穩定投資優勢,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建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投資A股占總市值的3.44%,投資債券規模占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的6.49%。
雖然權益類產品的收益亮眼,但是風格穩健的險資,依然把布局重點放在固收類產品上,20.7萬億元險資中,銀行存款和債券合計占比仍接近五成,是險資重點配置對象。具體來看,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配置銀行存款25796.20億元,占資金運用余額的比例為12.46%;債券75765.69億元,占比36.59%。
“權益投資一直是險資增厚收益的重要法寶,不過權益市場波動較大,險資對于持倉比例仍抱有謹慎態度。此前也曾出現過險資因對權益市場敞口較大,導致業績出現大幅調整的情況。不過隨著A股市場建設越來越完善,權益類投資未來一定會有所增加。”一位險企投資部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此外今年債券市場波動較大,特別是進入四季度以來,由于永煤的突然違約,導致債券市場出現較大幅度回調,這可能會影響險資在債券投資上的收益。
險資現身358家上市公司
根據上市公司的三季報來看,截至今年三季末,保險資金共現身56個行業、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銀行仍然穩坐險資重倉第一大板塊,并在三季度繼續加倉。
統計數據顯示,險資三季度末共現身358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持倉市值1.6萬億元,若剔除國壽集團對中國人壽、平安集團對平安銀行的持股市值(下同),進入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的險資市值約5900億元。
險資重倉的第一大板塊依然是銀行,并在三季度進行了加倉。截至三季度末,險資重倉了15家銀行,持有374億股,市值達到3185億元。其中,約11億股為三季度新增買入。浦發銀行成為險資的最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富德生命人壽各賬戶持有浦發銀行共58億股,市值達545億元;招商銀行居次,和諧健康保險持有12.6億股,持股市值為453.2億元。
近期隨著銀行股價“起飛”,險資四季度的收益或可增加。
光大證券分析師王一峰表示,銀行股近期大漲主要受到經濟回暖與估值修復雙重因素驅動。一方面,經濟持續恢復增長背景下,順周期行業整體向好,近期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為銀行、農林牧漁、房地產、有色金屬等,多為順周期板塊。銀行業作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隨著經濟持續回暖,市場對于貸款定價上升、凈息差反彈、資產質量向好均有所預期;另一方面,上市銀行基本面穩健但整體估值較低,當前行業PB為0.74倍,處于過去5年估值的15.94%分位。近期銀行股上漲表現出了比較典型的資金輪動效應。從個股來看,10月份是以三季報業績預期向好為帶動的優質股份制銀行明顯上漲,近期漲幅較大的股票則普遍PB較低。綜上,本輪銀行股上漲的大邏輯在于板塊的順周期表現及低估值的修復。
中金公司更是斷言,銀行股迎來超級時段。中金表示,三季度以后銀行資產質量進入全面向好階段,宏觀經濟復蘇和利率邊際企穩給予銀行穩定的經營環境,“業績反轉,而非估值反彈”的邏輯將推動銀行股迎來類似2016年至2018年的大行情,A/H銀行股上漲空間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