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互聯網金融 > 正文

          超350家網貸平臺完成合規自查 合規路上“ICP”仍是一個大坎兒

          2018-11-09 00:09  來源:證券日報 劉琪

              北京已有網貸機構完成現場檢查

              ■本報記者 劉琪

              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的合規化建設進程明顯加速,尤其最近一個階段,隨著8月中旬網貸整治辦下發《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下文簡稱“108條”),已有300多家網貸平臺提交自查報告,并已經進入自律檢查階段。10月22日,北京互聯網金融協會宣布自律檢查工作正式啟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自律檢查也已經啟動。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接下來還有行政核查和后續相關備案工作,要真正得出網貸備案的結論,尚需一些時日。但從目前來看,在銀行存管、合規自查以及ICP證的取得等各個環節都有不少平臺進度不及預期,只有少數平臺在各個環節均順利跟進,表現穩定,在合規化建設上顯現出難得的先發優勢。

              “ICP”仍是合規路上

              最需邁過的坎兒

              8月份,隨著全國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108項合規檢查細則的面世,全國各地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陸續展開,多家P2P平臺相繼提交自查報告,等待現場檢查。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完成自查報告并提交的平臺共357家,在目前正常運營平臺中占比同樣不到三成,近1000家平臺還未提交報告。

              除了資金存管、自查報告等合規門檻,ICP經營許可證也是網貸平臺合規路上不可忽視的“攔路虎”。

              根據國務院令第292號《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關于互聯網信息服務辦理許可與備案的通知》,經營性網站必須辦理ICP經營許可證,否則就屬于非法經營。但取得ICP經營許可證絕非易事。據了解,申請ICP經營許可證有著非常嚴格和漫長的審核程序,對于企業資質要求非常高。

              例如,根據北京市《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辦程序》規定,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的機構,除了在最近三年內未發生過重大違法行為外,還要必須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其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萬元人民幣。并且要具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相關技術方案以及必要的場地和設施等。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357家完成自查報告并提交的平臺中,僅127家平臺獲得ICP經營許可證,占比約3成。

              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成功提交自查報告并取得ICP經營許可證的平臺包括人人貸、搜易貸等業內老牌頭部平臺。在被ICP證攔住的平臺中,不乏一些知名平臺。

              316家網貸平臺

              上線全量業務存管

              11月2日,全國互聯網金融登記披露服務平臺迎來第20家披露存管信息的銀行—??谵r商行。截至當日,已通過個體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系統測評(即進入“白名單”)的34家存管銀行中,有20家披露了具體的存管信息,這20家銀行共對接398家網貸平臺。

              在這398家上線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中,有316家平臺上線了全量業務,占比79.4%。而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份,累計平臺數量6422家,正常運營平臺數量1236家。

              也就是說,已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網披露上線全量存管的平臺在目前正常運營的平臺中占比還不到三成。

              前述業內人士指出,只有上線全量業務才是“真存管”,平臺上線全量資金存管業務是合規備案的重要基礎。目前全量業務上線的難點,包括不合規大額標業務的遺留、借款信息不實、平臺接受監管的意愿不強以及平臺的技術和資金實力不足等。

              而按照《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包括“108條”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的“119條”,對平臺上線全量資金存管業務都有要求。

              對此,搜易貸創始人兼CEO何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白名單”銀行合作上線全量業務存管,從合規進程看,是網貸平臺完成自查自糾,乃至成功備案的前提條件;從業務需要看,是將平臺和用戶資金進行隔離的重要方式,是網貸平臺穩健發展的重要基礎。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