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小米集團旗下的小米消費金融正在接手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2月23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現,天星金融APP天星數科(原小米數科)旗下主打個人消費貸款的產品“隨星借”已變更為重慶小米消費金融公司(以下簡稱“小米消費金融”)運營,此前該產品的服務由重慶市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提供。
《證券日報》記者向天星數科方面求證此事時,其相關負責人明確回應稱,“小米消費金融正在有序承接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或參照借唄品牌隔離方案
資料顯示,天星數科是小米集團旗下的數字科技服務平臺,于2013年12月份注冊成立,由小米金融(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
小米消費金融自2020年5月29日獲開業批復后,成為國內第26家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多位用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天星數科的個人消費信貸產品“隨星借”的服務運營機構已變為小米消費金融,但其借款流程與此前并無太大區別。
多位業內人士猜測稱,天星數科此次對該產品運營機構的調整,或是參照去年螞蟻集團對花唄、借唄品牌“隔離”的方案,均是逐步將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并入旗下的消費金融公司運營。但該說法并未得到天星數科及小米消費金融方面的證實。
2021年,螞蟻集團旗下的“借唄”啟動品牌隔離工作方案,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務會繼續顯示“借唄”品牌,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顯著標識金融機構的信息,與“借唄”品牌相隔離。“信用貸”是與螞蟻集團合作的金融機構獨立為用戶提供的消費信貸服務,會展示消費信貸服務的提供方。用戶的額度、利率等是該金融機構獨立審批的結果,用戶申請的貸款資金也由該金融機構發放。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天星數科對旗下產品此番調整后,預計原來使用小額貸款牌照的相關業務,最終將逐漸轉變成使用消費金融牌照。”
天星數科組織架構已調整
對于此次小米集團對旗下金融板塊的業務調整,外界較為關注其組織架構及人員方面的變動情況。
曾有市場消息稱,天星數科正在縮減業務線,年前就計劃將原有的900人團隊縮減三分之一。但天星數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稱,“天星數科團隊不存在縮減的情況。”
雖然天星數科對“團隊縮減”的傳聞予以否認,但其業務結構已進行了部分調整。2021年第四季度,天星數科將相關業務線整合形成數字產業金融部和數字零售金融部。其中,數字零售金融部下設信貸科技業務部、綜合業務部、支付業務部、國際業務部。
天星數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組織架構的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形成業務合力,為實體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推動產業數字化進程,支持數字經濟的發展。”
前有螞蟻集團對旗下消費金融業務的調整,后有小米集團對旗下消費金融業務的調整,這一現象不僅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注,也引發了業內人士對持牌消費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格局的探討與猜想。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坦陳,互聯網系企業入局消費金融領域后,肯定會對消費金融行業的現有格局形成影響。螞蟻集團和小米集團都是擁有海量個人用戶的生態型集團,旗下消費金融公司在承接相關業務后,其增長速度毋庸置疑,很快會形成規模效應。
“從行業發展角度看,互聯網系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作為消金行業的‘新勢力’正在崛起。與原有的銀行系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相比,互聯網系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更具用戶和消費場景的優勢。”王蓬博表示,“截至目前,已有很多互聯網巨頭在消費金融行業安營扎寨,比如,螞蟻消費金融、小米消費金融、唯品會旗下的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等。這意味著,消費金融行業的原有競爭格局正在被打破,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排名座次正在被改寫。而這些變化,也將進一步推動消費金融行業整體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