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保險 > 正文

          保險資管誰家強 平安泰康國壽位居前三

          2020-05-08 05:57  來源:證券時報

              手持20萬億險資、養老金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最近發布了2019年年報。向來神秘的保險資管機構,創造利潤的能力到底如何?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了過去一年各家機構的管理費收入、盈利等指標,及時展現保險資管公司的硬實力。

              目前,保險資管機構中,除情況特殊的大家資產、最新成立的中信保誠資產外,僅中英益利資產尚未發布2019年年報。

              已披露年報的24家綜合性保險資管公司和4家定位養老金管理機構的養老險公司(國壽養老、長江養老、人保養老、新華養老),2019年合計凈利潤111億,同比增長42%。

              其中,平安資產、泰康資產是盈利最多的兩大機構,盈利遠高于其他同業;國壽資產排名第三;中再資產凈利大幅增長,躍升盈利第四。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一家虧損,為永誠保險資產。

              營業收入方面,上述28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282億元,同比增長34.7%;貢獻主要營收的管理費收入普遍大增,如泰康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增幅接近六成。

              這與此前業內的預期一致。隨著主動管理類業務、第三方業務增加,保險資管公司管理費收入和盈利大多出現增長。

              平安泰康國壽盈利前三

              中再緊隨其后排名第四

              2019年,保險投資為保險業貢獻了8000億利潤,這些利潤大多是由保險資管公司實現的。保險資管靠管理險資,賺了多少利潤?

              證券時報記者據年報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這28家保險資管機構合計凈利潤111.13億,其中27家為盈利,僅永誠保險資產一家虧損??傮w上,盈利額與管理規模正相關。

              2019年盈利最多的3家機構依次為平安資產、泰康資產、國壽資產,與2018年保持一致,這3家都是管理資產規模為萬億級的機構。其中,平安資產凈利潤28.66億,同比增長7.9%;泰康資產凈利潤19.30億,同比增長61.5%;國壽資產盈利12.87億,同比增長23.8%。

              盈利排名第四的是中再資產,2019年凈利潤為8.81億,較2018年凈利(-1.39億)實現扭虧并大幅增加。據記者了解,中再資產2019年利潤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境內投資收益及所合并子公司中再資產香港的利潤大幅增加所致。

              2019年末,中再資產合并口徑總資產142億元,資產規模較大,2019年境內外投資收益均明顯增長,帶動中再資產凈利潤大幅提升。而在2018年,美聯儲連續四次加息,境外資本市場整體下行,加之A股亦大幅下跌,公司賬面投資收益受到一定負面影響,但整體投資收益為正。2019年,美國貨幣政策轉向減息,境外資本市場及A股市場均上漲,公司把握住市場機會取得良好投資業績,較高的賬面投資反映至利潤表中,推動公司整體業績較2018年大幅提升。

              緊隨其后的是陽光資產、國壽養老,兩家機構分別盈利6.38億、6.36億,排名第五、六位,這兩家機構的盈利增幅都較高。

              最新成立的2家外資保險資管公司也披露了2019年年報。其中,工銀安盛資產凈利潤1150萬,交銀康聯資產凈利潤1099萬。

              永誠保險資產是2019年唯一虧損的保險資管機構,虧損額0.27億。該公司是為數不多的由財產險公司出資設立的一家保險資管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于2017年8月獲準開業,2017年虧損0.34億,2018年則盈利29萬。

              從增速上看,有可比數據的26家機構中,17家盈利增長。光大永明資產、新華養老、華安財保資產、合眾資產的凈利潤增速較高,增幅都超過100%。其中,合眾資產盈利從2018年的0.85億增長134%,到2019年盈利接近2億,邁入盈利2億的保險資管公司行列。

              管理費收入增速可觀

              市場化運作增添內力

              28家保險資管公司中,僅有14家披露了管理費收入數據,其中的10家機構有可比數據,同比增幅普遍較高。

              其中,泰康資產2019年管理費收入43.41億,同比增長達58.8%,管理費規模和增速在10家機構中都最高。國壽養老管理費收入21.86億,同比增長43.8%;長江養老管理費收入11.89億,增長45%;太平資產管理費收入9.72億,同比增長27.4%;新華資產管理費收入8.55億,同比增長41.2%;華泰資產管理費收入4.70億,同比增長4.4%。與其他同業相比,華泰資產的管理費收入增速較低。

              記者了解到,管理費收入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管理資產規模、管理費率、管理資產期限等。因此,管理費收入增長原因,與管理資產規模增長、管理費率等級等有關。一般來說,市場化業務、發行產品的費率較高,對管理費收入的貢獻較大。

              保險資管業人士表示,管理費率分為不同水平,具體與投資收益掛鉤,管理費分為基礎管理費、浮動管理費、績效管理費,每一檔有個閾值,達到一定的收益率會有超額收益的績效管理費,也就是激勵的獎金。

              從去年的情況看,管理費收入同比增加較多,要從兩方面分析原因:一是2019年當年的管理費確實較好。2019年管理規模增加,利于管理費增加;加上投資業績較好,可能在收益觸發閾值后,拿到了超額管理費。二是2018年基數較低。2018年股票收益比較差,拉低了管理費收入,而2019年股票比較好,可能拿到超額收益,一增一減,造成了管理費收入的大幅增加。

              管理險資是保險資管公司的“老本行”,不少資管公司羨慕保險機構不用出去路演找資金,但其實保險資金的管理費率非常低。管理費收入增長好的保險資管,往往是近年在市場化道路上走得比較成功的公司。

              養老金管理業務也是保險資管兵家必爭之地。從幾家養老險公司的情況看,2019年,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貢獻了較多的管理費收入,這一業務的管理費收入增幅也較高。

              資管新規帶來繳稅壓力

              期待保險資管完善年報

              在2019年盈利下滑的9家保險資管機構中,有的機構“利潤總額”是增長的,其凈利潤出現下滑,有所得稅增長較快的原因。

              比如,長城財富資產的利潤總額,從2018年的364萬增至2019年的664萬,但2019年凈利潤從上年的266萬減少至204萬。中間的差額——所得稅,則從98萬大幅增至460萬。

              一位保險資管人士表示,所得稅增長較快的一個背景是,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債權計劃要由管理人繳納增值稅。而以前的繳稅方式下,管理人不對管理的產品繳稅,而是由投資人方面交所得稅。

              按照資管新規,增值稅的征收將資管產品分為“保本型投資”和“非保本型投資”兩類,保本型的要繳稅。保險資管公司發行和管理的債權投資計劃被認為是保本型的,要按照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

              值得提及的是,保險資管機構披露年報,也讓外界有機會深入了解保險資管公司的經營情況。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公司僅僅掛出幾個簡單表格,沒有披露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具體科目,只有華泰資產等少數公司披露得比較詳盡。

              對于資管機構而言,管理資產規模是外界極其關注的一個重要指標,不過這一數據無法在年報中看到。目前保險資管公司中,只有頭部的少數幾家通過官網等渠道自主發布管理資產規模,不得不說,保險資管公司的信息披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未來,期待保險資管能主動發布包括這一數據在內的更多信息,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姿態亮相大資管市場。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