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保險公司前4月保費陸續發布,分化行情持續。
受疫情影響,健康險快速發展,這也更為形象地說明,消費者的保險保障意識并不弱,而是畏于一些保險產品的價格,因此普惠型保險產品是未來的重要方向之一。
件數高增長背后喜與憂
從上市保險公司發布的數據看,2020年1-4月,中國人壽累計保費收入3375億元,同比增長14.45%;新華保險累計保費收入685.84億元,同比增長33.2%;國華人壽累計原保費收入173.41億元,同比增長-17.46%。
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尚未走出疫情影響,例如,新華保險4月單月保費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24.1%,但環比下降44.92%。
對此,某保險公司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導致生產生活驟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險經營活動受到了制約,業務增長承壓,但目前已在積極恢復中。”
5月13日,瑞士再保險發布的報告稱,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全球總保費增速將會有所下降,但預計將會很快恢復。與其它行業相比,營收下滑、供應鏈中斷對保險業的影響較小。
受疫情影響,民眾保險意識得到顯著提高,對保險功能作用的認識將進一步加深,保險保障需求持續增長。這體現在保單件數高速增長,2020年一季度新增保單件數109億件,同比增長72.1%。
但亦有隱憂,即保單件數高速增長,但以健康險、意外險為主,這也意味著件均保費可能并不高。
一位保險公司精算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各家保險公司‘開門紅’主打的產品通常是長期儲蓄型年金產品,這些產品的形態相對復雜,銷售難度相對較高,主要依靠個險銷售團隊拓展。疫情影響了這部分產能,但健康險出現高速增長。目前,各家保險公司都在積極規劃營銷活動,產品層面均聚焦價值,重點銷售保障型產品。”
值得思考的是,網絡互助和健康險越來越受到歡迎,說明消費者的保險保障意識并不弱,而是畏于價格。螞蟻集團研究院的《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臺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人,預計2025年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
代理人渠道的結構性轉型期
雖然互聯網渠道正在加速發展,但個險渠道依然是主力,各家保險公司疫情期間在增員上絲毫沒有懈怠。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國保險公司共有銷售人員973萬人,其中代理制銷售人員912萬人。今年一季度,在上市保險公司中,除中國平安外,其余上市保險公司銷售人力規模均顯著增長。
不過,處于改革期的中國平安也多次“喊話”增員。中國平安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在直播時表示,中國平安將借助科技的力量,持續完善代理人支持體系,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盟平安。中國平安上線的“國聘行動”專場,則面向全國招聘數十萬保險代理人。
在這一過程中,各家保險公司還要避免“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