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文
目前,上市券商2017年業績預報正在陸續公布,而在前不久,證券業協會公布了2017年行業經營數據,131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13億元,同比下降5.08%,凈利潤1130億元,同比下降8.47%。申萬宏源研報認為,從2017年業績來看,大券商業績優勢已現端倪,從今年1月份“開門紅”業績看,大券商表現更加突出。研報認為,券商多維度行業集中度提升之旅剛剛開始。
具體來看,2017年是券商業績表現脫鉤交易金額元年,未來經紀業務將加速向綜合服務能力更優的大券商集中。行業傭金率下滑顯著降速,2017全年傭金率較中期僅小幅下降0.07個百分點;同時,已有龍頭券商傭金率駛入上升通道。龍頭券商經紀業務議價能力的提升本質上是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能力的體現,在傳統的傭金交易之外,客戶越來越多地尋求全方位的綜合金融服務,未來經紀業務將加速向綜合服務能力更優的大券商集中,券商業績和估值也將逐步脫鉤交易金額。
自營業務方面,去年自營業務成為券商2017年收入的一大重要來源。
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推動創新業務向具備產品創設能力的大券商集中,自營非方向化發展提升券商ROE水平,同時增強盈利穩定性。
投行業務方面,IPO發審常態化,但監管趨于重視合規,企業上市選擇保薦人時將更加傾斜業務實力強的券商,而大券商在項目經驗、團隊人才、業務規范上優勢顯著,未來投行業務集中度仍將進一步提升。另外,受再融資新規和利率走高影響,2017年再融資和債券承銷規模下降。研報預計,在監管圍堵非標背景下未來ABS將持續有所作為,利率走高背景下企業融資更多考慮可轉債和可交換債,預計2018年仍將有所提升。
資管業務方面也面臨同樣的局面。在強監管倒逼行業加速轉型過程中,資管業務在向主動管理能力更強的大券商集中。一方面,龍頭券商資管規模逆勢增長,另一方面,龍頭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占比更高。
信用業務方面,信用業務需求提升,利息凈收入下降因發債規模增長和融資成本提高共同影響下利息支出大幅增長;股票質押新規落地促使表外業務回歸表內,同樣利好凈資本實力雄厚的龍頭券商。
研報上調了行業盈利預測,預計2018年行業營業收入為3346億元(原預計為3325億元),同比增長7.5%,預計凈利潤為1305億元(原預計為1297億元),同比增長15.5%,表現好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