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2020年春節期間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了明顯短期沖擊。受疫情影響,餐飲、旅游、文娛等需要人群聚集的商業活動大受影響。
2月10日,中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表示,盡管疫情確實會讓我國今年1季度經濟增長速度明顯下滑,但在得當的政策應對之下,疫情的負面影響能夠被局限在短期——我國經濟增速在短期“蹲下”之后,將在疫情消退后“起跳”。
對于經濟先蹲下后起跳的原因,徐高表示:“首先要看到,在全國范圍強有力的防控下,疫情的控制已經出現了向好趨勢。在新增疑似病例、新增密切接觸者的數據上也能看到類似可喜的走勢。另一方面,全國范圍內新增治愈病例正在快速上升。疫情也會很快受到控制。”
“因為決策者已經注意到疫情對經濟的沖擊、看到了疫情給經濟帶來的風險,并正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加以對沖,我國經濟增長有望在1季度因疫情‘蹲下’之后,在2季度‘起跳’。‘起跳’部分來自疫情結束后經濟活動的自發恢復。疫情過去之后,那些被抑制的經濟活動會重新浮現出來,給經濟增長帶來恢復性反彈。但‘起跳’更重要的原因來自經濟政策的有效應對。在疫情爆發之前,我國持續處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狀況下。這給我國利用經濟政策對沖疫情沖擊創造了條件。只要宏觀政策把這樣的條件利用起來,用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疫情沖擊在經濟中傳導和放大,疫情之后經濟增長的‘起跳’就值得期待。”徐高在研究成果中稱。
徐高認為,目前仍然處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戰勝疫情是最重要的任務。而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政策應該會很快轉向對沖疫情的負面經濟影響上來。更為寬松的財政政策(伴隨著財政赤字的擴大和地方政府融資的松綁),向實體經濟更充裕的社會融資投放是可以預期的。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