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疫情期間,各家券商營業部的基本業務全線轉移線上辦理。由于證券行業本來就是高度線上化的行業,本次疫情對券商營業部的正常業務并未造成太大影響。在此期間,券商對于分支機構的調整也越來越頻繁。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就已有4家上市券商獲批新設分支機構29家,包括新設營業部20家、新設分公司9家;另外,還有6家上市券商獲批撤銷了18家分支機構,包括撤銷15家營業部、3家分公司。
本周四晚間,光大證券、國海證券分別發布公告稱撤銷旗下分支機構,光大證券被核準撤銷唐山營業部,國海證券被核準撤銷了廣西地區的6家營業部及2家分公司。記者了解到,有券商裁撤分公司,是出于分支機構整體調整的考慮。此前,上市券商中撤銷營業部較為常見,但撤銷分公司的情況并不多。對此,有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傳統的分支機構成本高企,如何用好分支機構的資源很重要。如果經營不善,撤銷也是及時止損。但據了解,本次某上市券商撤銷分公司是由于線下分支機構的優化布局調整,并不是單純的撤銷。未來,券商網點布局也將會不斷完善,之后也會帶動券商總體業務的發展。”
通常,券商獲批新設分支機構后,有6個月的籌備時間。證監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要求,證券公司不能在規定的6個月期限內完成分支機構設立的,可以向住所地證監局申請延期一次。期限屆滿未完成分支機構設立或者收購的,批準文件自動失效。所以,目前來看,本次疫情對券商分支機構正常設立的影響并不大。
近兩年,證券公司分支機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國信證券分析師王劍曾表示,“可見證券行業非現場交易的趨勢逐漸擴大,證券公司的運營模式隨著金融科技手段的應用變得更加高效。金融科技將推動證券公司的數字化轉型,有效提升客戶體驗的滿意度和證券經營機構的內部運營管理水平,加快實現智能化運營與數字化運營。具體來看,金融科技在證券公司的應用可以表現為:客戶交互提升、大數據推動決策、運營流程自動化和布局創新。目前,我國證券公司都逐漸將金融科技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中。”
對于本次疫情對券商營業部的正常業務造成的影響。易觀分析師田杰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證券行業本來就是高度線上化的行業。從1992年開始,中國證券市場伴隨自動化而生;自2017年開始,移動端交易量占總量比例就已超過50%,移動端交易用戶數量占比超過70%,移動端開戶數占比超過97%,幾乎所有的券商業務都是在線上完成。對于C端用戶而言,唯一需要在線下開展的就是經紀營銷業務和培訓業務,目前這塊市場也基本快被線上業務取代了。”
的確,當下的券商已高度線上化。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多家上市券商90%以上的股票及基金經紀交易額通過移動端完成、通過互聯網新開賬戶約占總開戶數的90%、互聯網平臺進行的理財產品銷售額也有大幅增長。其中,某代表性券商移動終端客戶開戶數占全部開戶數比例超99%,超88%的交易客戶通過其APP進行交易。
目前,我國證券行業的發展已經從享受牌照優勢逐步向聚焦核心競爭力轉變。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有17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的業績快報,去年的凈利潤合計為487.58億元,占全證券行業133家券商凈利潤的39.61%。行業馬太效應持續,頭部效應更為顯著,中小型券商尋求特色化轉型發展,用科技賦能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已成為行業共識。
同時,近期券商基金投顧試點啟航財富管理升級,將重塑經紀盈利模式、拓寬財富管理收入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