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周尚伃)今年是科創板設立5周年,截至6月19日,共有573家上市公司。財通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李美岑表示,科創板通過設置差異化的上市指標,已高效完成支持戰略性新興行業、不同產業階段的科創企業上市融資需求,成為“科技—產業—資本”的生態培育場地。
在李美岑看來,本次證監會于6月19日發布的《關于深化科創板改革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是落實新“國九條”的新的一攬子改革舉措,同時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未來將聚焦于強監管、防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的主線。
“改革舉措第一條是強化科創板的‘硬科技’定位,與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一脈相承,未來科創板有望通過科技進步、驅動創新和產業升級成為更具競爭力和更可持續發展的新質生產力主力軍。”李美岑表示,本次改革舉措將有助于形成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閉環。八條措施從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股債并購融資、股權激勵,到完善交易機制、加強全鏈條監管、投資者保護,再到營造良好市場生態,將形成一個完整的、能夠自我調節和持續優化的系統。
李美岑分析稱,這一閉環系統的建立,一方面,能夠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通過市場化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增長潛力。另一方面,全鏈條監管的加強和投資者保護的強化,能夠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將進一步吸引更多的“耐心資本”投入。
李美岑認為,深化改革后的科創板預計將顯著提升其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能力,上市公司更加硬科技、企業融資更加高效、交易機制更加公平、市場生態更加良好,從而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