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在嚴監管、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集合信托募集規模維持穩定,為信托業保持總體業務規模和業務轉型提供支撐。
此外,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注意到,信托公司的創新業務在集合信托產品中已有所體現,且頭部信托公司在業務創新上優勢較為明顯。
募資情況好于預期
2019年二季度,集合信托產品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在增長。據用益信托數據統計,截至7月7日,二季度共有64家信托公司參與發行集合信托產品5345款,環比上升23.5%,發行規模6327.65億元,環比增長6.71%,同比增長了11.89%。
在嚴監管、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環境下,二季度集合信托募集規模維持穩定,這要好于此前預期,為信托行業保持總體業務規模和業務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季度房地產信托募集資金1958.48億元,環比增長6.85%。從月度數據來看,房地產類信托在2019年3月達到募集規模的巔峰,4月、5月、6月三個月募集規模有起伏變化,但月度募集規模均在600億元以上。房地產信托在集合信托產品中的地位已經上升,不過,隨著“23號文”的出臺以及監管層的窗口指導,未來房地產信托規模增速或將有所下降。
創新業務多點開花
信托公司的創新業務在集合信托產品發行中有所體現,雖然體量稍遜,但未來的發展前景被多數人看好,且頭部信托公司在業務創新上優勢較為明顯。
隨著傳統信托業務的壓縮,各家信托公司均先后開啟全面創新轉型。2019年上半年,首家信托公司(中信信托)參與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由平安信托作為發行載體管理機構的全國首單家居行業ABN項目落地;陜國投首單PRE-ABN業務落地;中信信托試水國內首單“慈善先行信托”以及推出國內首個家庭保單保險金信托;建信信托成立了“星云計劃”家族基金。
信托公司布局資產證券化業務正在持續升溫。Wind數據顯示,2019年前5個月,共有27家信托公司作為發行載體管理人,在交易商協會發行了資產支持票據項目(ABN),規模合計達894.30億元,同比增長335.64%;12家信托公司發行了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CLO),規模合計2708.05億元,同比增長17.31%。在信托業資產規模溫和下降的情況下,資產證券化業務仍能實現逆勢增長,也顯示出其作為信托業務轉型抓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