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蘇穎
《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獲悉,1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866,較上一個交易日下跌58個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結束節后三連升態勢。另外,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截至記者發稿前,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分別報6.5860和6.5770,較上一個交易日分別上漲28個基點和13個基點。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王青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8月底至今,人民幣圍繞6.4至6.7區間大幅波動,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過山車”行情。這顯示,伴隨單邊市場預期的打破,人民幣正逐步進入一個雙向寬幅震蕩的相對穩定區間。
9月份以來,人民幣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行情。先是8月底到9月11日,人民幣匯率實現連續十一日上漲,累計漲超2000個基點,而后出現連續回調。國慶節后又實現三連漲,累計上漲近800個基點。
對此,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8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多次出現“過山車”的行情,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中引入逆周期調節因子改革,市場尚需時間適應;二是人民幣匯率步入雙向波動新時代后,市場存在過度解讀和誤讀央行政策和措施的現象;三是綜觀8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波動幅度并不大,是在控制中的區間波動。
鄂志寰認為,預計隨著央行推動匯改、減少外匯管制,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繼續呈雙向波動、大體穩定的走勢。
王青認為,未來一段時期人民幣在保持強勢運行格局的同時,單日波幅和雙向波動彈性存在進一步擴大的空間。一方面,人民幣匯率走勢仍將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元指數波動影響。未來受特朗普政府稅改、醫改等政策進程影響,美元出現大幅震蕩的可能性在上升。另一方面,擴大人民幣單日波幅和雙向波動也符合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方向。在人民幣下行壓力緩解背景下,監管層將樂見市場驅動、更為靈活的匯率機制的形成。
鄂志寰也表示,盡管當前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2%的日浮動幅度已經夠用,但將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日浮動幅度由2%擴大到3%,仍有其必要性。原因在于,一是可淡化美元的獨特性,推進人民幣與美元的脫鉤進程。二是擴大人民幣匯率日間法定波幅,有助于降低任何一個具體時點匯率水平的可預測性。削弱市場參與者預期和行為的一致性,擴大其分歧,從而促進人民幣在市場供求力量的推動下較大幅度的雙向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