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人民幣下調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一方面,美元再次由調整階段進入升值階段。二季度以來在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美國長端利率快速上漲、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下,美元逐漸逆轉一季度的疲弱狀態轉向升值,抑制了人民幣走勢。另一方面,中美無風險利差收窄,人民幣調整壓力進一步加大。
雖然人民幣目前呈現偏弱走勢,但并未到失控和恐慌的地步,無論是與美元指數的上漲幅度比還是與其他新興經濟體貨幣調整幅度相比,人民幣調整程度并不高。
"觀察人民幣匯率不能只盯著美元,更應關注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王有鑫表示,我國實行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初至今,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基本呈現出持續升值態勢,由年初的95左右顯著上升至6月中旬的98.13左右,升值3.46%。這說明人民幣對非美貨幣的升值幅度更大,對美元匯率的調整屬于前期過度升值后的"補跌",反而有助于維持一籃子貨幣的穩定。
市場普遍預測,人民幣持續大幅調整的可能性不大。明明表示,長期來看,美國難以依靠財政刺激美元持續走高,美元上升動力有限,很有可能出現回落,人民幣大幅波動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