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
隨著A股成功“入摩”,“滬倫通”漸行漸近,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可謂快馬加鞭。
今年以來,金融業對外開放相關政策推出和落實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表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對外開放重大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為開放確定了基調。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進一步宣布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此后,各項措施加快落地,包括放寬銀行、證券、保險外資股權投資限制比例,發布《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等。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既是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經驗,也是未來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
縱觀我國A股擴大開放歷程,應始于1992年,大致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QFII、QDII、RQFII等工具的推出為代表;第二個階段以深港通、滬港通等交易機制的建立為代表,其中A股被納入國際主流指數也是一個標志性事件。
對于后期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資本與互聯網技術創新論壇上指出,要不斷引進境外長期資金和機構投資者。做好A股納入明晟和富時羅素指數的后續工作,持續完善跨境交易安排,優化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及時回應境外投資者期待,便利境外長期資金擴大A股配置。大力支持外資證券期貨機構在境內設立法人實體,從事資產管理業務。
正如專家所言,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步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主流。筆者也認為,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加快,國際影響力將加大,這將為A股市場帶來巨量海外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