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1月13日,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數字貨幣將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當前,我們有必要研究發行由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可行性路徑和實施方案。”
李禮輝認為,數字貨幣可以分為三種:法定數字貨幣、虛擬貨幣和可信任機構的數字貨幣。
“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會采用雙層的運營投放體系,數字貨幣是可以直接發行的,會選擇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到公眾的發行模式,這就能傳承現行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應該有利于保持商業銀行初始的信貸能力,有利于穩定市場,如果直接發行商業銀行的初始信貸能力會受到很大的限制。”李禮輝說道。
李禮輝指出,公有鏈社區的coin或Token為虛擬貨幣,虛擬貨幣的經濟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夠的實體資產支撐和信用背書,價格不穩定,投機性太重。虛擬貨幣技術性的缺陷在于,采用的是去中心化的公有區塊鏈的架構,到現在為止,在這種架構下,全網的驗證需要超大規格的數據同步和節點的運行能力,無論是比特幣還是以太坊至今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可信任機構的數字貨幣,李禮輝認為需要關注三點:其一,可能沖擊主權貨幣的地位;其二,可能重塑貨幣霸權地位;其三,可能形成跨越商業銀行的金融體系。
數字貨幣即構成了現實的挑戰,也是未來的機遇。對此,李禮輝建議,第一,我們應該掌握數字技術、數字經濟的主導權。“而且我認為,數字貨幣在未來全球數字經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當前我們有必要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性路徑和實施方案。”
“第二,加快數字金融制度建設。立足于保證數字金融的可持續發展,應抓緊制定數字貨幣發行、數字金融市場監管等制度。應該抓緊研發數字金融技術國家標準,建立專業化的數字金融技術應用審核和驗證體系。在數字金融全球制度的建設中,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并且爭取我們應有的話語權。”李禮輝進一步表示。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