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曉悅
2020年,是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從蛇口到全球,大批中國企業正向世界級巨頭轉變??萍甲兏锶找郧Ю?,中國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自我刷新?后疫情時代,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挑戰,持續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日,“從蛇口到全球:創新無止境主題論壇暨《無止之境》新書線上發布會”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舉行。論壇以《無止之境——中國平安成長之路》新書發布為契機,以中國平安等蛇口精神傳承者為樣本,探討新時代企業創新與商業變革。
從20世紀末誕生華為、平安、富士康、騰訊等中國第一批民營企業明星,到21世紀涌現大疆等新一代科技企業新秀,深圳不斷為中國商業領域奉獻世界級的創新樣板。從一片白紙開始,深圳如何在40年間批量制造出如此多的世界級企業?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試圖通過《無止之境》一書,以中國平安為例,尋找問題的答案。
秦朔認為深圳批量發展世界級企業的動力來自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客觀來看,四種資本支持著企業的發展。一為制度資本。深圳是中國創業制度環境最好的區域之一,在這里,企業可以充分釋放想象力,蓬勃生長。二為社會文化資本即人力資本,深圳多元、開放、移民的城市文化屬性,為深圳企業吸引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其三,是自然環境的稟賦,毗鄰港澳的優勢,賦予了深圳企業全球化的眼光和基因。正如中國平安,公司成立伊始,即提出“立足蛇口,面向全國,最終走向世界”的目標。最后,為技術資本。過去幾十年,工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多種技術革命在中國同步發生,中國企業具有的人口效應和后發的學習優勢。
主觀而言,秦朔認為深圳的優秀企業具有共同的特質——擁有目標遠大、專業氣質濃厚的企業創始人。對于王石、任正非、馬明哲、馬化騰等人而言,把公司做大、基業常青,在公司中展示其個人能力和創造力,遠比其個人在公司占有多大股權和財富更重要。這些企業家完美融合了創業者的追求和職業經理人的專業,并具有強烈的危機感和學習欲望。無論是任正非提出的“華為的冬天”,馬化騰強調的“騰訊6個月可能就會破產”,還是馬明哲在內部經常講的“不折騰的組織沒有希望”,莫不如是。
顧立基是老蛇口人,曾任原蛇口工業區副總經理,深諳蛇口精神的寶貴。顧立基也曾任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并現任監事會主席,見證了中國平安從無到有、從小大的發展歷程。
顧立基表示,邁向第四個十年的中國平安,正在開創性地推動“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發展模式。正如前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為《無止之境》所作序言所寫:作為中國保險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生動寫照,中國平安的經驗值得認真研究和借鑒。未來,希望中國出現更多的“中國平安”,為中國保險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