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記者張瓊斯)國務院參事、原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11月12日在第三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表示,普惠金融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但在擁抱創新和發展的同時,不能忘記發展普惠的初心、使命和目標。普惠金融本質上還是要使難獲得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能夠獲得金融服務。在獲得這種金融服務的同時,不僅便利,而且更經濟、實惠。
他認為,金融創新、金融科技應該使金融服務更簡單、便捷,而不是更復雜?,F在的新科技、數字化、移動化、網絡化,確實便利了新一代年輕人,但不要忘記對新科技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不太使用的老年人。
“創新不要忘記初衷,新科技的發展不要忘了是為了使我們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更加簡單、更加便利、更加實惠。如果違反了這條初衷、這條使命、這條本原,那么我們的創新、我們的新科技就有可能背道而馳、本末倒置。”王兆星說。
他表示,經過多年實踐,我國的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而且這種普惠金融和扶貧、脫貧、致富,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都息息相關。“在我們取得這些成效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我們在普惠金融發展當中,包括對基本的普惠金融的對象,即農民、小微企業方面,仍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著一些難點、堵點和痛點。”王兆星認為,這些難點、痛點、堵點,是下一步普惠金融改革創新的重要領域。
王兆星認為,要解決難點、痛點、堵點,首先要解決風控問題,因為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金融,前提條件是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來使得弱勢群體獲得金融服務支持。銀行要解決風控的技術、工具、手段,其中既有盡職盡責的問題,也有解決信息不充分、不對稱的問題。
其次,要解決銀行內部的績效考核激勵、評價、獎懲、問責體系,要給予更多的正向激勵,更多地激發信貸管理人員開拓普惠金融市場,為普惠金融對象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最后,農民、農戶和種植戶也要提高集約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來提升抗御自然災害、抗御市場波動的風險能力。地方政府應為銀行進行更好的風控,為小微企業、農民獲得貸款提供更多支持和便利。要建立企業家庭個人的信息整合與共享平臺。財政系統也應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建立信用擔保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