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評論頻道 > 宏觀時評 > 正文

          債券信用評級豈可“評而無信”

          2020-12-16 00:00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

              信用評級市場再爆腐敗大案。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載文指出,知名評級機構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金永授、東方金誠江蘇分公司原總經理崔潤海近日被“雙開”,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所涉財物隨案移送。

              文章指出,今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查處該案是金融反腐從傳統信貸領域向中介信息服務領域拓展深化的積極突破。

              東方金誠此次“東窗事發”,進一步暴露了評級機構在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嚴重缺陷。據悉,目前除東方金誠4名人員外,東方金誠系列腐敗案還涉及多名其他金融機構工作人員。

              信用評級企業問題頻發,既有外部因素,亦有企業本身原因。從外部環境看,信用評級植根于債券市場,但是債券市場長期處于剛性兌付等非正常狀態,使得信用評級往往只能“錦上添花”,對于債券發行和投資缺少一“評”定音的能力;從評級機構看,部分評級機構過于追求市場規模和利潤,將評級行業的基本道德準則拋諸腦后,內部流程不嚴謹,考核機制不規范。

              今年三季度,證監會債券部、有關證監局、滬深交易所、證券業協會和交易商協會在對大公國際等7家評級機構開展2020年聯合現場檢查工作時,就發現了評級規范、評級方法或模型、數據庫系統有待完善,評級業務制度執行不到位,評級項目質量控制不足等諸多問題。

              信用評級是債券市場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承擔著減少信息差異、為投資者購買債券和證券市場債券流通轉讓活動提供信息、推動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職能。人無信不立,債無信則無法引導金融資源有效配置。因此,信用評級機構出現的腐敗,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信用債市場的基礎。對于信用評級機構的腐敗行為重拳出擊,也是呵護債券市場發展、夯實債券市場基礎的應有之義。

              信用評級行業不能評而無信——只有“評”而沒有“信”,要拿出敢于刀刃向內、刮骨療毒的決心。評級機構要主動維護良好的評級市場環境,誠信執業,遵守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和內部質量管理,堅決杜絕不正當的市場競爭行為,充分發揮信用評級的風險預警作用,切實發揮債券市場“看門人”作用。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