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施露
隨著電商行業逐漸發展成熟,企業級采購電商化趨勢愈發明顯。
12月24日,36氪發布《2020年中國工業品行業報告》(下稱“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工業品市場規模達12.2萬億元,過去十年年復合增長率9%,未來五年預計增速5%,2020年我國工業品市場規?;蚩蛇_13.5萬億元,其中MRO市場規模約占20%,為2.7萬億元。
市場研究普遍認為,工業品采購需求約占企業產值的4%-7%,未來工業品市場規模仍將在需求推動下穩步增長。
掘金藍海市場
2023年規模有望破萬億元
根據36氪研究院測算,2018年中國工業品B2B市場規模約為1,220億元,線上滲透率約為1%,未來五年工業品B2B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3.1%,預計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萬億元,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
十年前,中國工業品B2B市場以外資企業為主導。如今,市場基本被國內公司主導,并且該趨勢仍將持續。特別是2018年以來,在大量資本介入和企業采購數字化升級的市場需求推動下,眾多玩家跑步進入,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工業品B2B行業市場競爭格局未定,但已有頭部企業產生,且梯隊劃分日漸明顯,平臺交易額已經逐步拉開差距。頭部領跑梯隊以震坤行、京東工業品、阿里巴巴1688為代表。
當前,工業品B2B行業呈競合發展態勢,市場參與者既競爭又合作。競爭在于,各工業品B2B平臺通過不斷打磨自身產品、運營和服務能力,擴大市場份額,積累品牌效應,力求獲得行業領先的優勢地位。
合作體現在,當前工業品B2B的市場滲透率偏低,未來發展空間足夠大,市場仍為藍海,遠未達到非此即彼的白熱化競爭階段。
解決痛點
自營+第三方模式成為主流
經36氪研究院調研,目前MRO供應商的痛點問題主要集中三個方面,一是信息不對稱,對市場變化反應滯后。二是行業不規范,難以標準化。三是拓寬銷售渠道,激活增長動能。
具體而言,由于MRO供應鏈條長,產品流通次數多,從生產者到采購使用方通常要經過多手信息和交易傳遞,產生額外的溝通和交流成本,供給和需求難以即時同步,MRO供應商對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反應滯后。
另外,由于MRO產品品類繁雜,行業缺乏統一標準化管理,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競爭頻發,流通產品的實際尺寸常少于標識寬幅,標準化市場有待建立。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業及企業帶來嚴重沖擊,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成為眾多企業在疫情常態化之下的戰略方向。
面對上述痛點,工業品B2B平臺出現,從渠道、營銷、品牌等方面為供應商賦能,打破增長瓶頸。
在渠道上,大型跨國企業根據在發達地區的市場經驗,把工業品B2B平臺作為變革性經銷商,在系統建立、規范管理和資源支撐等方面深入戰略合作,借助工業品B2B平臺去觸達更多客戶,擴大銷售渠道。對于中小供應商來說,自營型工業品B2B平臺相當于成為其直接采購客戶,帶來銷售額提升。
自營模式與平臺模式各有優劣勢,均有較大發展空間,兩種模式在交織中并存。不同模式的工業品B2B平臺在市場中百花齊放。據了解,目前,兩種模式有融合發展趨勢,“自營+第三方”平臺模式正在成為工業品B2B行業新的探索方向。例如,以自營模式起家的震坤行,正在從以自營為主的工業用品電商向平臺型、生態型組織進化。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