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上市、雷軍或將成為首富的消息已經傳了多時。
之前關于小米要上市的消息,版本基本是其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末登陸港交所,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但是3月1日有媒體報道,據多位接近小米的消息人士稱,小米IPO的方式敲定為A股+H股兩地發行,且很有可能成為2018年A股、港股最大的科技股IPO。
不過消息曝出后,就有相關專業人士的分析,小米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很低,原因在于,小米本身的可變利益實體(VIE)架構,小米現有的投資機構列表中,大部分都是美元基金。如果小米要在A股上市,就要拆除VIE架構,比如回購海外投資者的股份,肯定要付出很大代價。
小米目前的保守估值在1000億美元,據說雷軍想把估值拉升到2000億美元。無論如何,千億美元的估值意味著小米上市后會成為阿里巴巴以及騰訊之后的第三大科技股。
事實上,小米能有今天的估值并非一帆風順。從2015年起,小米經歷了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的下滑,但是從2017年開始小米的業績開始回升。根據Gartner的報告,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市場占有率從2016年的3.6%上升至6.9%,銷售量也是上一年第四季度的兩倍。
Gartner指出,由小米和紅米品牌組成的智能手機產品組合極具競爭力,這種組合不僅讓小米在新興亞太市場加速成長,還成功幫助其奪回在中國內地市場流失的市場份額。同時,小米在印度市場保持高度增長。市場調研公司Canalys的數據則顯示,小米去年第四季度在印度市場的出貨量為820萬部,市場份額為27%,超過三星的730萬部。
而在逆轉了頹勢之后,小米選擇進一步融資,這筆資金可以用來嘗試不同的策略,夯實自己的生態鏈,從而尋找到新的贏利點。事實上,在小米上市之前,其生態公司中的華米已經在美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