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局上看,目前市場形態偏重二八分化態勢,小盤股表現出一定的“超預期”勢頭,這和2017年下半年走勢形成明顯對比,究其原因,一方面,小盤股的“漲跌”對資金面要求相對較小,雖然抗風險能力不強,但進攻性卻相對突出;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從單邊市形態轉向輪動,滯漲和超跌題材集中營的小盤股面臨較強的估值修復預期,情緒面的爆發形成較強的從眾效應進一步提高小盤股的市場關注度和資金青睞度,股價上攻也就順理成章。當然,這其中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小盤股雖然更偏重創新和高科技,但這并不代表業績不佳,部分標的成長和業績的“雙優”更容易形成階段的價值“洼地”,在高送轉和年報季報等題材驅動背景下,個性帶動的共性及市場輪動意識的“錨定”等,客觀上為小盤股走強提供了“彈藥”。
但是無論圍繞技術面還是情緒面對市場展開研判,其格局都是偏向市場的“理想化”而非“實質化”,所以,對當前市場的走勢若圍繞宏觀角度看,只能說是階段性的報復性反彈引發技術面形態改變,若市場要形成真的趨勢,目前驅動因素并不“完備”,一方面,A股驅動因素之一的政策導向現階段發力有限,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一帶一路,包括供給側改革、雄安新區及粵港澳自貿區等題材都是已經存在,正在等待政策的再次“發力”指引;另一方面,資本市場關鍵因素之一的資金,也就是當前市場成交量“差強人意”,一季度以來其整體量能基本維持在4000-5000億元區間,偶爾的放量和縮量對市場沖擊并不大反而偏重情緒面的一個“宣泄”,考慮現階段A股的整體市值仍處于放大趨勢中,量能的“緊張”也使得市場大勢出現根本性改變存在較大難度。
當前市場的極端情緒化也需要投資者多加關注。當前場外因素對A股形成較強的間接“誘導”,美聯儲加息、中美“貿易戰”、人民幣升值等偏宏觀因素也使得A股情緒面相對緊張,特別是當前的“貿易戰”影響,只能說是頭陣風已過,未來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若后市轉向理想化格局市場或就此向好,一旦風向再“變”,A股再次起伏仍是大概率事件。
對投資者而言,目前市場的走勢更多的是技術面的一個“修復”,激進點而言是技術面為市場勾畫了一個“趨勢”,但這種趨勢缺乏宏觀和市場微觀等多方向的支撐,短期牢固性成疑問;同時,技術面導向更容易對投資者情緒面形成“非核心邏輯”影響,應急反應和羊群效應短期難以避免,所以,與其說目前技術面改變了市場形態不如說其緩和了情緒層面的“緊張”,而理性對待后市仍是未來投資者需要冷靜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