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A股續漲,權重股有所表現,成交略微放大。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漲0.79%至3161.50點,深證綜指漲0.77%至1836.22點。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漲0.56%、0.33%。由盤面看,貴州茅臺、伊利股份等標桿股續漲,銀行、地產、電器等品種亦有表現。非權重股中,醫藥股有所調整,海南板塊大漲。
中美貿易談判前景仍不明朗,但市場已習慣這種格局,所受影響暫時有限。不過,隨著未來相關消息不斷出現,A股仍將受些干擾。在A股將正式“入摩”的背景下,一些前期調整相對充分的白馬股走強在意料之中,只是其續漲空間存疑。當前白馬股、藍籌股的估值并不太高,但經歷了去年的暴漲后也不能說很便宜。
這幾天市場資金面暫時有所改善,但程度極有限,且市場對未來資金面的預期仍是偏緊的。由國債期貨看,前期受降準等因素影響,市場對貨幣政策邊際放松有所預期,所以國債期貨漲了很多,但本周國債期貨連續收出中陰線,暗示市場預期已有所改變。
由國際油價強勢及前期美聯儲會議釋出的信息看,6月美聯儲大概率會加息,且下半年還會有一至兩次加息。屆時,A股資金面恐承受不小考驗。因現在中美利差已經跌至歷史低位,我國貨幣政策基本不可能過度寬松。
如果資金面整體偏緊,那么所有個股都會受到壓制,表現在股指上就是“下半年很難出現像樣的行情”。退一步說,就算市場能因某些意外利好而漲,多半也會是結構性行情,即資金面頂多只能支撐少數個股走強。就操作而言,對A股“入摩”這類確定性相對較高的題材,投資者可酌情參與,方向可偏重外資青睞品種。此外,投資者應盡可能避開冷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