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兩市全面反彈,券商、保險等金融股爆發,市場再度放量,成交額超過6000億元。分析人士表示,隨著積極因素的不斷積蓄,以及外圍環境緩和,市場風險偏好將持續修復,寬松的市場環境有利于行情繼續表現。
兩市全面反彈
昨日,兩市低開高走,全面反彈。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2.38%,報收2987.12點,逼近3000點;深證指數上漲2.34%,報收9134.96點;創業板指上漲1.91%,報收1498.01點,逼近1500點。從量能上來看,兩市量能繼續放大,前一交易日,兩市成交額達到5040.15億元,而昨日,兩市成交額達到6029.51億元,其中滬市成交額為2882.97億元,深市成交額為3146.54億元。
從盤面上來看,個股普漲,上漲個股超過3000只,漲停個股數達到67只。行業板塊多數上漲,申萬一級28個行業中,僅有農林牧漁小幅下跌0.43%。在上漲的27個行業中,非銀金融、食品飲料、家用電器行業漲幅居前,分別上漲5.84%、3.97%、2.87%。從上漲居前的行業來看,金融股爆發,非銀金融板塊內的安信信托、熊貓金控、新力金融、寶德股份、中信建投、華林證券、天風證券等11只個股漲停,此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漲幅接近6%,不只是非銀金融板塊,銀行板塊昨日也有明顯上漲,申萬銀行指數上漲2.52%,紫金銀行漲停。金融股爆發也直接帶動上證50指數的上漲,昨日上證50指數收漲3.51%,創4月1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不只是金融股出現爆發,概念板塊中,垃圾發電、環保概念、垃圾分類板塊繼續活躍,漲幅分別為6.41%、6.21%、5.02%。此外,白酒、金控平臺、工業大麻也有明顯活躍表現。
全面反彈之下,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反彈如同“被壓縮的彈簧壓力釋放后的反彈”,后續市場依然會分化,行情將呈現結構化。
東莞證券表示,經濟增速繼續緩步回落,穩增長預期升溫,政策面有望加大支持力度;積極財政政策延續,基建、減稅、刺激消費等政策是重要方向。全球降息預期升溫下,國內貨幣政策下半年有繼續降準可能。上市公司回購、滬深港通、國內A股國際化則繼續帶來增量資金。而目前市場整體估值水平仍處于較低水平,存在修復空間。預計市場走出震蕩反彈走勢,中期將逐步走穩。
配置窗口開啟
昨日遍地開花的背后是市場積攢已久的悲觀情緒得到緩解。不少機構認為做多窗口已經打開,但也有機構強調后續外圍因素還可能反復,持倉組合仍需保有彈性。
不過,綜合來看,經過昨日的放量大漲,滬指距3000點整數關口僅咫尺之遙。因而后市最大的懸念就在于,市場是選擇繼續發力上攻,還是在當前位置先行調整后再度向上??陀^而言,雖然市場走強的方式仍不確定,但個股方面仍有不錯的參與價值,只是參與的前提必須是市場成交量維持當前級別,否則后市盤面或仍難現較好的賺錢效應。
事實上,昨日兩市再度回升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來自于此前指數震蕩回落過后,場內外資金已再度積聚起對于市場的共識。而在中期維度下,無論是宏觀角度的基本面和資金面,還是微觀角度資金調倉以及對估值的擔憂都再度出現消退。
而從本周前幾個交易日的交易情況來看,不難發現,經歷此前調整,在政策預期向好的背景下,市場整體機會大于風險的共識已經形成。事實上,在主要指數相繼企穩當下,從大級別形態上看,A股上升通道也依舊具備支撐。
對于當前行情,國信證券認為,外部因素已有所緩和,疊加監管層重視并采取相應措施緩解流動性緊張和信用風險,短期內外部環境變化有助于提振投資者情緒,市場或將迎來寶貴的時間窗口,建議積極關注反彈機會。
國泰君安則表示,當前A股已進入絕佳戰略配置期,一方面風險偏好將趨勢性恢復,另一方面,盈利底部正在逐步確認,預計上市公司盈利底的確認將在三季度逐漸完成。
而就行情可能的演繹路徑來看,雖然不利因素對A股的壓制逐步緩和,但投資者也應做好兩手準備。一方面,六月中上旬在市場仍存在不確定的背景下,還是盡可能以防御配置為主。另一方面,如市場一旦有所緩和,投資者也應把握有限的時間窗口進行配置。
不乏結構性機會
正如中金公司在此前發布的研報中所指出,按照A股大級別牛熊規律,上證綜指2015年中至2019年初的走勢已經完整經歷了“普跌去估值”、“分化看業績”和“補跌殺情緒”三個階段。而上證綜指2019年初的前期低點已較為扎實,此前日線級別調整走勢,仍可以被看作為對指數長期底部的再次確認。
從上述邏輯出發,進一步來看,首創證券表示,基本面經濟運行情況、流動性環境、外部因素是貫穿2018年至今的市場三大影響因素,三大因素的修復決定了市場在一季度的“快漲”,三大因素的不及預期決定了市場在二季度的“急跌”。而三季度經濟企穩、企業盈利改善的逐步實現、流動性環境重新寬松、國際不確定因素影響逐步鈍化,將在三季度為指數的再度上行打開窗口。隨著近期逆周期調節政策再度強化,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的時間窗口臨近。
不過,中金公司同樣強調,在基準情形之下,年內剩下的市場可能是“上有頂、下有底”的走勢,短期反彈可能還有一定持續性,但也不宜預期過高。市場整體可能處在“增長壓力”與“政策發力”的權衡之中。與今年年初的反彈相比,目前市場估值更高,政策發力空間比年初可能會略??;盡管外圍降息概率比年初更高,但增長下行也更確定。綜合來看,未來短期市場反彈的潛在空間可能大幅小于年初那波反彈。
因而,針對后市,就當前階段資金配置而言,中金公司認為,后市持倉結構比指數點位更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后市投資者仍可重點關注估值低、業績仍在中高速增長的優質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