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各類機構都準備做年末的收盤作業了,上市公司開始琢磨年報,基金琢磨保住今年的勝利果實,擬上市公司快馬加鞭爭取擠入今年上市的快車道。各路機構熙熙攘攘,大盤走勢溫吞乏力,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在年末市場中操作,在臨近年末的一個多月中,在當下這個指數點位,賺不了多少也虧不了多少。
臨近年末,有幾個市場現象值得關注:
其一是個別企業債的走勢值得關注?,F在市場中做企業債券的人不多,做債券的人有兩類人,一類是市場中最保守的風險厭惡者、持有企業債券以期獲得高于銀行利率高于理財產品的收益,但在今年這個特定的年份,企業債帶來的市場風險超出投資者的預料,盡管這是個別企業債攔腰一刀,還不具備普遍性,但對這批本身膽小的投資者帶來的沖擊和影響是巨大的。還有一類做企業債的基本上是短線客,在交易所上市的債券,不管是企業債還是國債,都是T+0交易制度的,交易費用只有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0.001%,最低收1塊。但在100元跌到50元的路途中,你再怎么做短線,在操作上無疑是刀口舔血。
當下那些大跌的企業債投資者要關注是否會產生連鎖反應,這種連鎖反應既包含在對其它企業債的影響,也包含在對債券型基金凈值的影響,當然更包含在對發行債券的上市公司股價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是逐漸輻射的,從時間點上來看,應該對明年市場的影響力更大。
其二是新三板精選層的融資最終還是未能在二級市場上產生財富效應。10月底,繼首批35家新三板精選層亮相之后,開始了融資的再啟動,吸取第一批未能產生市場財富效應的教訓,再啟動的融資節奏放慢,一周就發行一家,另外在發行市盈率上放低,除一家主營生物醫療的諾思蘭德沒有盈利外,發行市盈率最高24倍,最低的13倍,重啟后第一家上市的萬通液壓還可以,申購者跑贏了資金三天回購的收益率,第二家常輔股份基本上沒錢賺,用現金申購凍結的資金利息都沒賺回來。盡管這是一個小眾的市場,但對未來的IPO都會有影響。
其三是盡管大盤處于膠著狀態,成交量不見放大,反應出市場的多空雙方都趨于謹慎,市場的存量資金不斷地圍繞著科技股板塊和周期股板塊輪番地炒作,幾乎每天都有熱點,而熱點始終保持著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態勢,每天的新聞以及每天的政策動向都會引發個股的炒作行情,而這種炒作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導致了周期股板塊和科技股板塊彈性較好,隔三差五都會被市場借題發揮一下。
臨近年末了,市場趨于平緩。有道是:傳播、夏耘、秋收、冬眠。進入冬季,股市也趨于冬眠,這道理跟農民種地差不多的。當下市場短線機會比較多,利用自己賬戶中的股票和資金,來來回回倒到差價還是機會的,大機會沒有,小機會天天有,積小賺為大賺,對自己手中的股票差價做習慣了,對個股的脾氣也摸熟了,保持好倉位,等待春播時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