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上交所相關人士7月10日介紹,長期穩定高比例分紅公司群體已經形成。從近年來分紅公司行業來看,分紅主體集中在優質公司的總體格局未發生大的變化,同時也涌現出一批分紅表現突出的藍籌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金融業、制造業仍然是分紅主力,2017年分紅分別達到4341億元、1659億元。具體看,不僅有中農交建等國有銀行,3年平均分紅比例在30%以上;也有傳統行業的龍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中車、包鋼股份、上汽集團、福耀玻璃等,3年平均分紅比例在35%以上;更有如三一重工、振華重工、用友網絡、三安光電、永輝超市等創新產業類公司,近3年平均分紅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專家表示,在一個良性發展、健康成長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按期分紅是普遍慣例,是投資者分享股市成長的重要方式,更是衡量上市公司治理、社會責任的重要標準。上市公司通過公開發行股票從投資者手里募得資金,同樣通過派發紅利來“回饋”股東也是股份公司制度的應有之義。正確的投資收益不僅要體現在股價,更要體現在紅利上。
值得關注的是,在市場各方的監管、監督、努力之下,A股分紅環境在近年得到了大幅改觀,上市公司主動分紅的意識不斷增強,現金分紅穩步邁入全面開花階段。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7年,滬市推出現金分紅的公司由674家穩步上升到1134家,派現總額在五年間始終維持在高位水平,保持在6800億元左右。從分紅比例來看,2013年到2017年,上市公司分紅總額占凈利潤比例總體維持在30%以上穩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