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寧
8月26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宋志平在“第十九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客觀上都會遇到各種風險。風險來臨時,有效的風險管控體系能夠幫助企業將損失降到最低。構建企業風險管控機制,就是要通過完善的制度體系,實現風險可控和可承擔。具體來看:一是重視周期性變化。二是合理利用財務杠桿。三是盡早進行危機處置。
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發揮期貨市場功能作用,服務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也是企業穩健經營的現實需求。受疫情和全球宏觀經濟的影響,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加大,公司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加上匯率波動幅度加大等因素疊加影響,對公司經營業績情況產生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業績持續增長存在一定的風險。
從實踐經驗來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為企業規避價格風險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借助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保障企業穩定經營。據統計,2021年,A股上市公司發布套期保值管理制度、業務開展等相關公告1188份,2022年僅上半年就達到928份,增長迅速。
宋志平認為,期貨市場風險管理工具是上市公司應對市場價格波動、保障產業鏈供應、拓展購銷渠道,優化庫存管理,有效對沖風險,穩定經營收益的武器。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部分上市公司提前鎖定利潤,規避經營風險,保障企業平穩運行,提升了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穩定性。
宋志平說,上市公司要妥善使用衍生品工具,在逐步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情況下,要時刻銘記參與衍生品交易的初衷。上市公司參與衍生品市場,需要了解開展期貨及衍生品業務的政策性要求和相關規定,結合所處行業情況及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在風險管理體系下開展理性交易。上市公司要強化期貨及衍生品交易相關團隊和內控建設,完善期現業務綜合業績考核和信息披露,使期貨市場真正成為上市公司提質增效的有力工具。
(編輯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