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創享薈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專題活動在深圳舉辦,深交所創業企業培訓中心、研究所、創業板公司管理部,會同深市公司代表企業、投資機構、專家學者圍繞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實踐經驗、共性問題及市場需求等多個議題展開討論交流,傾聽市場聲音,薈萃各方智慧。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近年來,ESG投資大勢所趨,深市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和水平明顯提升,通過企業披露的ESG實踐信息,具有長期發展潛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企業更容易被投資者看見,從而引導資源流向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領域。
搭建平臺
促進市場主體溝通交流
當前,隨著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碳排放等議題被不斷提及,ESG理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境內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質量近年來也明顯提升。以深市為例,有1559家公司在2021年年報中披露了環境保護、污染防治、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等相關內容,550家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ESG報告,與2020年相比增加了100余家。
在國內資本市場上,ESG理念逐漸成為一種共識,但面對ESG投資者市場新形勢新變化,很多企業仍存在困惑。
深交所聚焦上市公司關注的ESG信息披露相關內容,為上市公司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凝聚共識,激發思考,推動提高A股市場ESG信息披露水平。
會上,中集集團、匯川技術、東方盛虹、云南銅業、天山股份、天齊鋰業等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分享了企業ESG信息披露的實踐經驗。
匯川技術副總裁、董秘宋君恩介紹,公司已經連續兩年發布了年度ESG報告。問及披露的原因,宋君恩介紹,“自2020年開始,匯川技術主動披露ESG報告,因為公司海外投資者特別多,相關的信息在海外的關注度特別高;與此同時,業務合作方面,公司客戶當中有不少跨國企業和國內的大型企業逐漸要求我們去提供相關的信息。公司目前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和組織,不斷搭建和完善ESG發展策略和管理機制。”
此外,深交所還邀請了投資機構、咨詢機構等進行發言及分享,助力上市公司了解ESG“新視角”下的投資邏輯。
會上,與會多家投資機構表示,目前,中國的ESG投資規模仍處于起始階段,生態圈正逐步完善,投資熱度也不斷升溫。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ESG投資已然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必然的投資主流,而從短期來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如ESG信息披露制度有待進一步推進、企業在披露內容和披露深度需要進一步提高等。
富達基金副首席投資官聶毅翔表示,通過ESG信息披露,能夠看到一家公司如何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將公司的價值進一步說清楚,公司也能得到下游客戶或者機構投資者的信任。
監管賦能
引導企業踐行ESG理念
上市公司從被動披露到主動迎合的背后,監管部門也在積極推動ESG治理和信息披露規范化。
日前,深交所發布新修訂的行業信息披露自律監管指引。此次信息披露規則修訂一大重要內容就是,突出行業特性,強化ESG信息披露要求。今年1月,深交所發布《深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白皮書》,立足我國環境保護政策和深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通過分享深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優秀案例,推動上市公司強化環境信息披露意識,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除此以外,記者了解到,深交所還通過積極支持綠色產業開展直接融資、不斷加大可持續金融產品供給、大力打造可持續發展指數體系、深化可持續發展領域對外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可持續發展相關投資者教育活動等,多措并舉,引導企業踐行ESG理念,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深市從事綠色產業的上市公司約300家,累計股權融資約9700億元,總市值近6萬億元,占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的近20%,涵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行業。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資有力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越來越多的深市公司將低碳發展納入公司發展戰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深交所以“匯聚創新資本、激發成長動力”為使命,努力打造可持續交易所品牌,倡導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推動上市公司踐行低碳發展理念,支持綠色產業直接融資,加大可持續金融產品供給,深化可持續發展領域對外合作。深交所將繼續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研究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規則體系,探索完善配套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平臺功能,持續改進工作作風,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加大培訓交流力度,引導企業更好踐行ESG理念,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動ESG發展生態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低碳可持續發展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