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5月15日,證監會在北京舉辦2024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主題為“心系投資者攜手共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中國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二級大法官劉貴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付萬軍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方星海主持。
劉貴祥在會上表示,證券行政監管與證券司法審判是保障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兩大主要力量。下一步,最高法將繼續與證監會加強監管協作,共同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
一是及時發布典型案例,宣傳投資者保護的理念。最高法近期將發布一批針對中介機構財務造假的典型案例,借此來警示引導市場行為,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二是強化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功能,形成投資者保護合力。緊密依靠市場各方,充分調動市場專業資源化解矛盾糾紛的積極性,大力推廣證券示范判決機制,通過證券示范判決所確認的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標準,引導其他當事人通過多元化解機制解決糾紛,加大對證券糾紛特別是群體性案件的柔性化解力度。
三是構建行政執法、民事追責、刑事打擊“三位一體”的立體化追責體系。首先,要在集體訴訟制度落地的基礎上,與證監會共同推動集體訴訟制度的常態化開展,讓財務造假付出應有的代價,讓中小投資者的損失得到及時有效的彌補,權益得到切實保護。充分發揮代表人訴訟制度對投資者保護的示范作用。其次,加強與監管部門的協同,強化行政執法、民事追責、刑事打擊的配合,共同致力于懲罰資本市場違法犯罪,凈化資本市場。
付萬軍表示,近年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機制,解決了一批人民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但是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與廣大金融消費者的需求和期待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這就需要監管部門進一步完善機制、壓實責任、細化措施、強化制度,為廣大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監管保護和規范放心的金融消費管理。
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堅持系統思維,把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嵌入金融監管的各環節、全流程;二是聚焦重點領域,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金融消保工作體系;三是延伸服務觸角,不斷增強金融消保工作的高度和溫度;四是凝聚各方合力,共筑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網”。
活動當天,證監會集中發布《證券市場程序化交易管理規定(試行)》《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10號》《關于完善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關自律組織、投保機構業務規則等10項與投資者保護密切相關的制度規則,公布了12起涉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從業人員違法炒股、違規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等投資者保護執法案件,發布了澤達易盛特別代表人訴訟案、紫晶存儲先行賠付案、投保機構股東代位訴訟摩登大道資金占用案等投資者保護10個典型案例以及12個廣受投資者歡迎的投教產品,介紹了證監會2023年執法總體情況。
同時,證監會系統各單位會同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司法機關等,在全國各地同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投資者保護宣傳教育活動,積極宣傳資本市場政策法規和投資知識,幫助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