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在監管層聯手派發“定心丸”穩定預期之下,經歷深蹲后的A股于2月4日悉數翻紅,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783.29點,漲幅為1.34%,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則分別上漲3.17%和4.84%。兩市成交額達到9101.1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大幅增加逾七成。
從盤面來看,2月4日,1494只個股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172只個股以漲停價報收,全部A股總市值達到61.76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長1.1萬億元,滬市貴州茅臺、深市主板美的集團、中小板立訊精密、創業板寧德時代分列各板塊單日市值增長之首。
經過基本面壓力消化、避險情緒集中釋放的A股此番走勢再次印證了,“不宜過度放大短期情緒,而忽視長期力量。”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王宗合表示,“重感冒”總會痊愈,不影響長期投資價值。與此同時,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指出,市場反彈主要是技術性原因所致。未來市場依然會出現明顯震蕩,會走出一個震蕩企穩的曲線。A股目前整體估值水平不高,是抵御市場進一步下跌最堅實的堤壩。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月4日,全部A股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6.11倍,包括方大集團、新鋼股份、浙江廣廈、神火股份、泰禾集團、華僑城A、蘇寧易購等在內的30只個股最新市盈率均不足5倍。
新資金的進入將成為改變市場供求關系的關鍵力量。長城證券認為,在全球"資產荒"背景下,A股的低估值和成長性具有較好的投資吸引力,外資長期凈流入A股的趨勢始終未變。外資、險資、銀行理財等長線資金也將在此次下跌中發揮一定的穩定器作用,對市場構成一定的支撐。
繼2月3日增倉近200億元后,2月4日,北上資金再度凈流入79.88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凈流入13.32億元,深股通資金凈流入66.56億元。
配置型外資的流入符合其通常的流入節奏。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裘翔指出,歷史數據表明,配置型外資的累計凈流入行為,基本呈現“穩定持續買入,遇風險事件放緩買入,出現大幅下跌加速買入”的特征。海外配置型基金持倉期限非常長,對可持續資本回報率的重視程度遠高于買入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繼續加大流動性供給,金融市場穩定立竿見影。央行2月4日稱,在2月3日創紀錄單日公開市場操作投放1.2萬億元后,2月4日繼續充足供應流動性,當日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投放資金5000億元,央行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充分顯示央行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的決心。
(編輯 才山丹 策劃 趙子強 張穎 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