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熱點關注 > 正文

          4個交易日合計凈買入超280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加倉A股 外資大行看好A股今年盈利兩位數增長

          2023-01-10 06:48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3年伊始,外資做多中國資產的情緒顯著升溫。1月9日,借道滬深股通的北向資金再度大幅凈買入77億元。其中,北向資金重倉股寧德時代、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分別獲凈買入14.49億元、13.23億元、9.89億元。北向資金已連續4個交易日凈買入,凈買入額分別為18.44億元、127.53億元、60.66億元、77.00億元,合計凈買入283.63億元。

              從對2023年中國資產的展望來看,“超配中國”已成為外資機構強烈的共識。瑞銀證券中國研究部總監連沛堃在日前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積極樂觀看待2023年中國市場整體表現,MSCI中國指數還有超過10%的上行空間。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在此前的預測中也提到,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的總體回報率約為16%,2023年上述兩大指數每股盈利增幅分別為8%、13%。

              此外,在監管政策不斷優化、盈利觸底反彈的大趨勢下,港股及中概股作為中國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吸引了諸多國際投資者的目光。

              5個交易日凈買入277億元

              新年開始僅5個交易日,北向資金便大舉加倉A股277.19億元,日均流入速度顯著高于2022年下半年。

              從流入結構來看,外資正重新布局其重倉行業,呈現整體等比例加倉的特征。興業證券統計顯示,從北向資金細分行業凈流入看,新能源、半導體、軍工代表的成長風格,以及銀行、汽車等方向成為新年首個交易周北向資金主要加倉方向:白酒、保險、光伏設備、電池與股份制銀行分別獲北向資金凈買入30.3億元、20.9億元、19.6億元、16.3億元和14.1億元。

              回望2022年,美債收益率上行等因素明顯制約外資入場節奏。但進入2023年以來,隨著全球通脹壓力有望趨緩,以美聯儲為代表的海外央行陸續放緩加息節奏,新一輪貨幣寬松有望重啟,外資入場節奏的最大制約因素正邊際改善。

              瑞銀證券中國策略分析師孟磊認為,2023年增量資金入場將顯著提振A股表現,預計未來半年公募和私募將分別有約3000億元的資金進入市場,而全年北向資金凈流入額有望達到2000億元以上。

              高盛同樣預計2023年北向資金凈流入A股規模將回到正常水平,即300億美元左右。

              國際投行看好A股盈利兩位數增長

              在國際投行看好A股的眾多理由中,“盈利復蘇”“低估值”成為兩大關鍵詞。“2022年市場所反映的悲觀情緒主要在于疫情反復擾動,以及房地產市場走弱,但目前這兩大擔憂已逐步消退。”孟磊說。

              在不少外資機構看來,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正推動中國經濟不斷走向復蘇。

              瑞銀證券中國研究部總監連沛堃表示,積極樂觀看待2023年中國市場整體表現,其中MSCI中國指數還有超過10%的上行空間。在他看來,看多2023年中國市場主要有三大理由:中國市場的消費復蘇有望帶動上市公司盈利整體回升;估值雖然較2022年低位有所反彈,但當前中國資產整體估值仍處于歷史中位數以下,有較強吸引力;此外,2023年發達經濟體普遍將面對經濟衰退的問題,這將影響海外市場上市公司盈利增長,對比之下,中國市場的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瑞信中國證券研究主管黃翔也表示,經過2022年大幅調整后,當前MSCI中國指數動態市凈率為1.2倍,為2006年以來第二低位,僅稍高于2015年10月中創下的歷史低位。黃翔預計,2023年中國政策的重心將進一步向穩增長轉移,這一轉向不僅利好宏觀經濟改善,更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2023年中國消費有望實現強勁復蘇。受較高基數影響,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計有所放緩,但依然會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

              孟磊進一步分析了中國市場盈利復蘇的空間。他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復蘇與下游利潤率改善將帶動A股盈利增速從2022年的4%躍升至2023年的15%。在市場風格研判上,孟磊短期看好以房地產和消費為代表的價值股,若整體市場如預期企穩,風險偏好回升,中期(3至6個月)成長股表現將后來居上。

              港股、中概股同步復蘇

              值得一提的是,外資看好的中國權益資產,不限于A股市場,也包括港股市場和美股中概股。

              2023年以來,恒生科技指數和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均創下了歷史最佳開年表現。這一方面緣于外資回流,作為中國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港股及中概股自然會獲得資金青睞;另一方面,在美上市中概股的審計監管于2022年取得積極進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孟磊表示,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就審計底稿方面取到了比較高度一致的意見后,中概股退市風險至少在未來一段時間已經消退。并且,中概股在板塊構成上主要偏向于互聯網,而互聯網板塊2023年的盈利有望較2022年低位實現較大增長。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策略師王瀅認為,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對中概股的審計呈現較正面的結果、強美元見頂、美聯儲加息周期進入尾聲,以及消費復蘇敞口較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離岸市場的中國資產價格彈性或更加突出。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