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充電聯盟)《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建設規范》系列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對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的關鍵核心部件、技術要求和通用流程進行了詳細規范,還對快換裝置、通信協議、鎖止機構、數據管理、試驗規則和安全防護等進行了分類、規范和要求,將更好地推動電動車行業的發展。
換電模式的發展此前已獲得政策面支撐。2021年兩會后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業界對此解讀為新能源換電站行業將迎來政策紅利。10月28日,工信部會同國家能源局在全國11個城市開展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兩部門研究的《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也將于近日正式出臺。在此前的征求意見版本中,文件提出,鼓勵推廣智能有序充電、加強充換電技術創新與標準支撐、加快換電模式推廣應用等意見。
換電是指通過集中型充電站對大量電池集中存儲充電,同時在電池配送站內對電動車進行電池更換的服務模式。換電模式可以挖掘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實現企業和消費者利益再分配。與充電模式相比,換電模式補能效率較高,在降低車企成本,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和電網削峰填谷方面具備優勢。但不容忽視的是,換電站的前期投入和后期運營成本均高于充電站。
方正證券預計,2025年換電乘用車銷量將超280萬輛,換電商用車銷量將超50萬輛,配套換電站需求約28000座,對應765億元市場規模;配套電池需求約55GWh,對應388億元市場規模,對應電力收入2168億元。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切入換電賽道,換電占比最大的奧動計劃5年內完成10000座換電站投建。
截至2021年10月,我國換電站建設數量為1086座,同比增長超100%;但相比于充電模式,換電模式的體量還相對較小。中金公司認為,由于我國土地、電力資源相對緊張,隨著車輛保有量繼續增加,換電模式有望成為對充電模式的良好補充。盡管建設及營運成本較高,但換電模式良好的資源配置優化功能使得其獲得國家政策支持,具備長期發展潛力。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換電概念共24股。概念股11月以來表現強勢,平均上漲12.53%;其中,羅曼股份、許繼電氣漲幅居前,分別為95.95%、46.42%。機構對于國電南瑞、協鑫能科、山東威達較為關注,各有16家、6家和6家機構參與評級。國電南瑞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池更換及重卡換電設備,目前已在全國9個省區建設了不同類型數十座換電站,新一代重卡換電站已在南京市溧水區投運。
數據寶統計,換電概念指數最新滾動市盈率為41.41倍,已處于近一年較高位置。成份股中,山東威達、協鑫能科、英威騰、展鵬科技等9只個股滾動市盈率均低于該數值。業績展望方面,機構預測金冠股份、安博通全年凈利潤翻倍,山東威達、北汽藍谷、盛弘股份等盈利增速也有望突破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