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大銀行裁撤網點成了一個熱點話題,近日,銀保監會網站發出了多家銀行關停支行和分理處的批復公告。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止6月21日,共有近1000家商業銀行網點“關門謝客”。各大銀行為什么會接連關閉網點,這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呢?
素喜智研特約研究員、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表示,智慧網點將成為未來網點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當前銀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浪潮下,智慧網點的落地,既是一種行業發展的趨勢,也體現出商業銀行主動擁抱科技。
記者查看部分銀行近年的年報發現,銀行網點數量呈現連續縮減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離柜業務率不斷走高。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銀行業的平均離柜率分別為84%、87.58%、88.67%、89.77%。2020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達3709.22億筆,同比增長14.59%;離柜交易總額達2308.3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8%;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0.88%。
此外,網點收入成本也是銀行關停網點的原因之一。蘇筱芮表示,一方面,銀行需要衡量網點的收入成本,并根據經營業績作出合理調整。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部分業務的辦理仍離不開網點柜臺,不少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仍選擇到銀行網點辦理業務。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表示,對于老年人群體,銀行可能會相應地提供更多老年人更歡迎的養老理財產品和服務創新,將銀行金融服務與老年人生活、消費等場景深度融合,但考慮到老年人的生活和習慣,社區化的服務模式仍然是銀行的重點業務方向。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調查多家銀行后發現,“瘦身”并非銀行網點調整的核心。銀行網點正加速向智能化、輕型化轉型,銀行業務的辦理方式也發生著劇變,自動化業務辦理更加普遍。
近年來,銀行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已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引領層面。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也必然會帶來銀行人員結構的變化,在金融科技融入銀行服務和業務的各方面同時,銀行也需要更多的金融科技員工。
蘇筱芮表示,人才大戰是金融科技欣欣向榮的一個縮影,隨著金融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深化,市場機構對科技基礎設施與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只有擁有大量有價值的企業和個人客戶數據,才能夠發揮金融科技技術的價值。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