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如果去超市或者菜市場逛一圈就會發現,菜是一天比一天貴,甚至比豬肉還貴。有的地方買一斤菠菜的錢都能買兩斤豬肉或三斤雞肉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要知道今年4月份的時候,網絡上還曾被“農民夫妻一千斤菠菜只賣了15元”的新聞刷屏呢,轉眼,菠菜搖身一變成為“菜王”了。
其實,不只是菠菜,最近其他綠葉菜都漲了不少。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黃瓜、西葫蘆和白蘿卜的均價分別比上個月上漲65.5%、36.3%和30.7%。菜比肉貴,再漲下去只能頓頓吃肉了。
那今年的菜怎么漲了這么多呢?主要是前段時間北方連續受到降雨、降溫的影響,尤其是山東、河南、河北幾大北方主要農業產區。天氣對蔬菜的種植和采摘、運輸都造成了影響,所以菜價也就跟著上來了。不過,南方相對受影響較小,所以菜價漲得沒有北方那么高。
其實,蔬菜漲價大家也不用太當回事。因為在不少發達國家,蔬菜普遍都是比肉貴的。最近幾年,我國部分蔬菜在特定時間段里也有比肉貴的時候,而一些高端品種常年比肉貴。
豬肉和蔬菜都有各自的價格規律,這次剛好是生豬價格周期性下跌遇上了蔬菜供應的短暫性不暢,所以一時間出現了菜肉價格倒掛的現象。
現在南方的蔬菜都在加快出田上市,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隨著北方降水的影響慢慢褪去,南方的蔬菜集中上市,全國蔬菜價格就回歸正常了。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