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3月10日,據路透社報道,特斯拉計劃在其價值20億美元的中國工廠增加某些汽車零部件的產能,以推動其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供應鏈本地化。
此外,特斯拉將增加生產線生產更多的電池組、電動機和電機控制器。其中,特斯拉希望將其冷卻管道(汽車熱管理系統的關鍵部分)的年產能提高近一倍,從15萬套增加到26萬套。截至去年12月底,國產特斯拉汽車約70%的零部件來自進口。
馬斯克曾公開表示,希望在2020年年底之前將其整個供應鏈本地化。
據了解,特斯拉通過推進零部件本土化快速降本,提升其上海工廠的產能至每周3500輛,為德國工廠建設蓄勢,進一步減輕其進軍汽車制造大國的競爭壓力。
業內認為,一方面,隨著特斯拉加碼上海工廠,供應鏈國產率進一步提升,有望從30%提升至50%;另一方面,特斯拉銷量持續高增,有望在今年實現50萬輛的交付目標。在利好加持下,特斯拉產業鏈繁榮向上,行業景氣度再提升。
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常鋁股份汽車散熱系統用鋁材通過特斯拉一級供應商已應用于特斯拉車輛,公司多項冷卻管技術獲得國家專利認證。
3月9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常鋁股份提問稱:現在公司對特斯拉供應哪些產品?對此,董秘表示,公司通過合作伙伴向特斯拉提供動力電池冷卻模塊材料,熱管理系統材料。
此外,中鼎股份子公司Acushnet成為特斯拉新能源車型電池冷卻系統密封類產品的批量供應商。
中鼎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也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高端橡膠制品研發,通過海外技術吸收消化,掌握新能源汽車領域高端橡膠制造技術。公司是特斯拉的供應商,通過直接與間接配套,為特斯拉開發配套多種相關橡膠制品。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