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CES無疑是一場AI的科技盛宴,最新、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創新成果都在這里被一一呈現,然而在這場盛宴中最吸引眼球的并不是科技巨頭,而是中國家電企業。
在CES2018上,長虹集中展示了旗下全系的AI家電產品,以及基于真實生活場景的智慧家庭整體解決方案,以產品、技術、方案的全方位領先姿態,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的產業價值和用戶價值。
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主流應用主要是人工智能語音,整個產業離成熟尚有一段距離。人工智能在家電上的應用需要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做支撐,對于用戶的操縱來說人工智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人工智能與家電產業的結合,未來有巨大的前景,也將給2018年家電產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看點。
2017年的CES上,人工智能尚還是嶄露頭角,然而在2018年的CES中,人工智能成為消費電子的風向標,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的成功在會展上遍地開花。走過了人工智能集中爆發的2017年,2018年科技巨頭和家電巨擎都將在這一場競賽中使出渾身解數,企圖壟斷未來智慧家庭爭奪。
家庭爭奪大戰提前爆發
家電人工智能實現賽道領跑
在CES2018上,智慧家庭和智能家電兩大領域受到關注。參展的國內外科技公司中,BAT、谷歌、亞馬遜、三星、LG、小米企業都亮出了黑科技產品。然而各巨頭今年的重心都放在了智慧家庭上。
在AI的商業化上已探索多年的谷歌今年首次在CES展上設立展臺,除了展示傳統消費硬件市場上布局的電子產品,還發布了智能音箱為智能家電交互場景做進一步布局。LG也宣布其AI產品和其他家電設備實現語音交互。
而在AI領域布局已久的百度也攜對話試語音操作系統dueros平臺參加CES展,蘋果攜眾多生態鏈企業亮相HomeKit產品,大家都在加快布局智能終端,以圖謀取未來智能家居走向全面普及的“入口”。
不過顯然,在對智慧家庭布局的道路上,中國家電巨頭走得更為深入。在長虹CES展區現場,Q5K以及C7TU激光影院等人工智能產品備受關注,長虹OLED屏幕自發聲技術吸引大批國內外參觀者體驗。據了解,長虹與杜比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將DOLBYVISION和DOLBYATMOS搭載在Q5K系列等主銷產品上,大幅提升了電視的音畫質體驗。

據工作人員介紹,OLED產品本身具備超薄無背光的天然屬性,長虹利用此優勢設計出屏幕自發聲的OLED產品。即在屏幕背后安裝發聲振動器,將整個OLED屏幕作為聲音傳輸介質。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長虹在屏幕自發聲OLED產品的開放方面,走在了國內前列屬國內首創。
實際上,長虹很早就在中國市場引領了人工智能電視的風潮。2016年長虹CHiQ將AI技術融合到電視機中,緊接著在2017年推出功能和特性極為鮮明的AI電視Q5K,其獨有遠場語音、聲紋識別、模糊搜片等創新AI交互,加速了AI向3.0升級,國內在AI領域大力布局的小米、海爾、海信等廠商也緊隨其后。
然而在2018CES上,長虹的AI創新技術已經覆蓋了全系列家電產品。
這得益于長虹系有力而前瞻的資本運作。在過去一段時間,長虹先后對美菱和華意完成一系列整合和擴張后,兩家子公司均進入了新一發展階段。而借助美菱和華意,長虹不僅包攬了上游零部件產業鏈,同時加速了向白電領域的橫向擴張。
目前,美菱已經從單一的冰箱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綜合白色家電企業,從冰空洗拓展到廚衛、小家電、生鮮電商、生物醫療等領域。美菱相關負責人表示,美菱的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實現年銷售收入達200億元以上。未來2年-3年內,洗衣機業務將成為美菱支柱產業之一。
而另一重要子公司華意壓縮也頻頻與海外巨頭達成合作,目標直指規模翻倍的橫跨多元產業的大白電巨頭。華意壓縮方面也曾宣布,到2020年,在家用冰箱壓縮機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基礎上,實現華意的規模再造。在空調、冰箱等白電領域,長虹及其子公司先后推出全球首款基于“人體狀態感知”技術的智能空調和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空調,一度引發了行業第三次保鮮革命。
業內人士認為,長虹是家電企業中較早將AI技術深度運用到電視、空調、冰箱等系列產品中,讓前沿的科技真正產品化、普惠化,既引領了產業和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加速了AI技術在人類生活的普及。
無論是實現AI技術對全家電品類的全覆蓋還是對云計算、大數據研發能力的夯實和應用探索加快,在家庭這一布局上,長虹獨具天然優勢,且走在了前列。這些也為長虹在對智慧家庭入口爭奪的比拼中增加砝碼。
奧維云網副總裁董敏表示,可以預見,在微觀的產品方面,智能家電設備將作為人機交互的重要入口,在AI技術快速發展下被寄予更多功能上的期待。下一代的產品定義,將會是智能家電與AI的結合,消費電子與AI/VR的結合。同時利用5G物聯網的快速通信,實現全方位、真實、實時的用戶體驗。此次CES展會上,人工智能在領先消費硬件廠商的策略中占據重要位置。站在現在的時點往后看,中國在趨勢性的行業搶先布局,比如5G、物聯網、AI等個別領域當下已經實現了賽道首發,并快速發展,在基礎技術以及商業應用方面相較于西方國家具備一定優勢。
AI成新一輪成長主線
中國地位已發生改變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人工智能板塊在資本市場幾次強勢崛起,幾次累計漲幅超8%。
在云計算、物聯網等方面的建設上,我國的確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取得重大突破。在5G方面,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5G試驗網,全球首個5G商用網絡。在物聯網方面,中國已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物聯網市場,2016年預計達9000億元。AI方面,語音合成12次蟬聯世界第一,2016年,我國申請專利數量為29023項,已經超越美國。從追趕到部分引領,中國企業在全球這新的一輪成長主線中,地位已然發生改變。
“中國企業非常有希望抓住這一輪機會,實現產業轉移的承接,實現全面的彎道超車。”董敏認為。
而中國家電巨頭更成為在這一輪機遇中領跑的中堅力量。隨著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企業在AI領域的競爭和布局已走向世界,從跟隨者向超越者角色進行轉換。在人工智能時代,以長虹為代表的中國制造力量,有望在未來幾年在家電領域實現全球領跑。
不過,中國家電商業協會副秘書長吳咸建認為:“人工智能雖是不可阻擋的潮流趨勢,但市場接受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可以說培育期剛至,距離成長期尚遠,不宜’拔苗助長’,打各種概念牌。操之過急,反而可能會影響市場的正常發育。目前中國家電企業在AI領域的發展進程還是穩扎穩打的。”
近10年全球家電看中國
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轉變用戶價值
不僅中國AI產業和中國家電企業在AI全球競賽中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在中國家電巨頭的助推下,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向用戶價值轉變,滲透入人們的生活之中。
家電產業營銷專家洪仕斌表示:“2018年家電業發展的關鍵詞是人工智能、用戶產品、國際化。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國的用戶產品構建的產品邏輯也已經帶動全球,中國的國際化已經在全球產生品牌影響力,2018年中國所有企業都在圍繞這些在努力。不過,當前的人工智能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家電板塊人工智能依舊是語音教父,但還未達到完全的智能。但中國家電企業已經邁出了這一步,比全球其他家電品牌企業,中國企業走在前列,已經在探索且走到了初級階段。剩下的就是看長虹等中國家電龍頭企業如何不斷攻關、突破壁壘,將人工智能技術轉變為用戶價值,讓中國家電企業實實在在地引領著全球家電企業向前發展。目前,在全球市場,中國企業與國際品牌對壘中處于優勢位置,在技術創新上也處于前列。”
隨著人工智能發展階段的不斷進化,中國家電企業也正不斷探索,讓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轉變用戶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憑借在大數據領域的多年經驗累積和研發布局,目前長虹是家電行業內唯一一家擁有用戶行為分析,大數據處理能力以及龐大服務器資源的公司。
不行在硬件上長虹有諸多技術積淀,在軟件和平臺方面,長虹也做了很多提前布局。此前,長虹推出開放的物聯運營支撐平臺,實現了基于場景的用戶運營、數據運營。在推出人工智能電視的同時,長虹還發布了以人工智能電視為中心的首個人工智能平臺——AICenter;此后,長虹全球首款聲紋識別電視的面世,引領人工電視進入AI3.0時代。
以人工智能為牽引,在大數據等技術積累下,長虹更是圍繞智慧家庭的構建,打造了完整的解決方案。在2017年的亞洲CES上,長虹已率先宣布實現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全面市場化。而在CES2018上,長虹的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更加成熟,全面升級。長虹以人工智能為切入點,基于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推動智慧家庭從最初的設備互聯,到場景服務,再到產品自升級、自學習等,正在實現從最初的產品運營向“產品+服務”用戶運營的轉型。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偉表示:“作為世界人工智能電視的開拓者和領跑者,長虹要堅持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領先行業,為用戶提供越來越聰明的產品和越來越個性化的服務,實現‘產品+服務+內容’的價值最大化。”
“前30年,全球家電看日韓,但近10年,全球家電看中國,這是基于用戶使用革命帶來的變法和產品與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疊加變法的判斷,這一波的中國家電企業將會引領全球。”洪仕斌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