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產業風向 > 正文

          償二代二期資產風險 穿透式監管料年底實施

          2019-05-15 06: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日,銀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趙宇龍在“英國精算師協會2019年亞洲年會”上首度披露了償二代穿透式監管下的保險業資產風險實測情況。此次測試選取了保險行業內具有代表性的40家公司,對其另類投資項目按照擬定中償二代監管框架實施了穿透式分析。

              業內人士稱,這次測試亦是償二代二期工程下穿透式監管工作的重要一步,也是保險另類投資風險狀況一次全面體檢。償二代二期資產風險穿透監管或于今年年底前實施,二期工程仍然堅持風險導向,同時重點解決行業資本不實、關聯交易復雜、底層資產不清晰、保障功能發揮不足等問題。

              86%資產實現應穿盡穿

              趙宇龍介紹,此次行業測試顯示,穿透后的保險資金運用仍然遵循了穩健投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要求,是實體經濟的中長期資金提供者,發揮了負責任的重要機構投資者的作用。

              平安證券分析師劉志平認為,穿透測試結果顯示:總體應當穿透資產占比23%,其中86%實現了應穿盡穿,其余部分主要是因為無法從基金管理人處獲取相關資料、無法滿足季度估值時效性等原因。穿透后整體資產結構配置基本不變,大類資產配置比例及風險暴露變化并不明顯,子資產中非標債、未上市權益資產以及不動產投資變化相對較大,但保險公司進行間接投資整體上結構仍然比較簡單。

              測試結果顯示,壽險公司整體充足率提升6.7%,雖然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小幅提升,但信用風險最低資本下降較為顯著,主要因為信托及債權底層資產以企業債權為主且風險因子較低。劉志平指出,測試結果顯示險資遵循價值投資,是實體經濟長期穩定資金提供者:行業整體投資杠桿水平較低,壽險公司債券資產有效久期8.7年,平均久期區間顯著高于其他金融行業,同時遵循價值投資,重點關注盈利強、估值低的優質成熟企業。

              趙宇龍認為,整體看,穿透后數據顯示,保險資金具有穩健投資、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的特性。保險業大類資產配置結構和風險組合特性在穿透前后差異并不大,呈現配置品種分散化、多元化,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投資杠桿較低;穿透后單一法人主體/不動產組合的集中度分險觸發率較低;保險資金投資結構較為簡單、底層資產相對清晰;嵌套投資主要是出于公司治理、稅務籌劃、投資合作、戰略配置等要求的特點。

              非標或納入穿透監管

              劉志平表示,償二代二期資產風險穿透監管當前整體項目工作處在測試校驗階段,預計在2019年年底前將出臺正式方案并開始試運行。

              償二代17項監管準則從2015年開始試運行,并于2016年正式實施,償二代之下行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及資本利用效率有較明顯的提升,引導行業負債端注重回歸本源、投資端注重價值投資。2017年9月,原保監會發布償二代二期工程建設方案,內容涉及完善監管規則、健全執行機制、加強監管合作等三個方面26項具體工作,成熟一個、發布一個、實施一個,計劃用三年時間全面完成建設實施。

              “目前來看,險資非標資產占比已處高位,資產風險將實行穿透式監管。”劉志平預計。

              近年來,在整體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保險公司對非標資產的配置持續增加。從行業范圍來看,資金運用余額中其他資產占比已達到39.0%,上市險企中國壽、平安、太保、新華等2018年底非標資產配置占比分別為21.8%、17.0%、24.4%和32.3%,處于相對較高水平。

              劉志平認為,前期市場一度擔憂非標資產的風險情況,而穿透式監管能夠比較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穿透式監管框架目前主要包括資本計量規則和信息披露規則兩方面,其中資本計量規則包括:一是對非基礎資產進行全面穿透;二是徹底穿透,從嚴從緊,僅有極少數滿足一定投資方向及分散要求的非基礎資產可以原則上豁免穿透;三是穿透信息可獲取且計量依據充分可靠。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