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助推和龍頭引領下,國產軟件企業正加速奔跑。
7月27日,2022中國工業軟件大會在重慶開幕,按照重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要求,“強化場景應用牽引”成為重點任務之一。近日發布的《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將“軟件與算法”作為數字新基建的5個子賽道之一,加快基礎軟件國產化,推動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化,打造軟件和算法開源生態。
海比研究院院長曹開彬表示,在數智時代,軟件國產化的本質,是根據新需求提供比國外品牌更有創新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完成國產替代和智能物聯等應用的升級迭代。以華為鴻蒙等為代表的產業生態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也給國產軟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已邁過萬億元大關,行業應用延伸至45個國民經濟大類,廣泛涉及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用友網絡高端BG總裁王勇坦言,國產化不是簡單用云技術把國外的軟件再做一遍,它不僅是ERP、CRM等產品的直接替換,而是以數智化的升級換代為背景和基礎,形成真正的價值替代。
而推動國產軟件應用,生態平臺正發揮著重要作用。以華為為例,鴻蒙發布近3年來,“是否與鴻蒙合作”一直是互動平臺上投資者關注的熱點問題。軟件公司觸“鴻蒙”而漲的情況屢見不鮮,而投資者看中的正是鴻蒙生態為國產軟件廠商帶來的應用空間。
潤和軟件、九聯科技等鴻蒙生態共建廠商的相關業務進展迅速。盛視科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隨著鴻蒙等生態逐步完善,未來會有更多基于國產化技術的產品推出。
對標國際領先操作系統,開源鴻蒙的特點無疑給國產軟件崛起帶來了戰略性機遇。不僅僅是華為,阿里、騰訊等平臺型公司的生態打造,也為國產軟件服務商帶來了新的機遇。
曹開彬告訴記者,鴻蒙的推出,在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歷程中是一個標志性事件,不僅是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了國產化的突破,而且在設備接入和生態規模方面實現了量的飛躍,這為軟件、SaaS廠商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目前,面向萬物智聯時代的關鍵基礎共性技術,有些上市公司已經提前布局??苿摪迳鲜泄緤W比中光專注于3D視覺感知技術研發,已掌握核心技術并實現百萬級面陣3D視覺傳感器量產,而3D視覺感知正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時代的關鍵基礎共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