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麗新 見習記者 靳衛星
“十一”黃金周期間,本地游、周邊游仍是廣大居民出行首選。10月7日,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國慶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4.22億人次,其中,前往城郊公園、城市周邊鄉村、城市公園的游客占比居于前三位,分別達23.8%、22.6%和16.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十一”黃金周,周邊游人均花費較去年有明顯增長。根據攜程《2022年國慶假期旅游總結報告》顯示,今年國慶本地、周邊旅游人均旅游花費較去年國慶增長近30%;人均露營花費為650元左右,相較于中秋節露營人均花費貴30%左右。
位于北京延慶的一家營地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營地分為帳篷酒店區域和自主露營區域。“十一”黃金周期間,從10月1日到4日晚上都是全滿的。帳篷酒店區域按照每頂每晚2000元計算,一晚上收入10萬元。自主露營區域因為客單價低,每天總收入大概在2萬元。該負責人感慨,“還是高端帳篷酒店來錢快。”大熱荒野相關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旗下所有營地在假期前兩周就已全部訂滿,北京營地基本三周前就已訂滿,“從數據來看,我們9月份業績創下新高,用戶對于露營的需求還是非?;馃岬?。”
露營這一新興業態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也遠未進入充分競爭的階段。博庭創始人李光鎮向記者表示,大多數游客是一次性消費,營地建設缺陷導致體驗感不佳、酒店民宿的差異化程度不高、市場定位不清晰等問題,都是露營經濟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想要避免像諸多民宿那樣“火一把就死”,露營行業還需“步步為營”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時,行業合規化成了從業者擔心的主要問題。上述北京延慶營地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表達了營地的安全合規風險,該營地因為有用戶使用明火,導致營地被罰款逾10萬元。自由之魂創始人王吉剛也曾向記者表達對行業合規方面的擔憂,“如果沒有政策的合規化標準,行業相對脆弱,發生安全性事件就可能對行業造成滅頂之災。”
戶外用品店“綠螞蟻”創始人蒲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讓露營市場走得更遠更好,露營相關企業需要以健康、自然、運動的戶外精神引導消費者,融入并創造可持續的休閑經濟。相關部門有必要出臺政策、加強監管,讓其盡快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在露營設備和場地等方面兜好安全底線,讓人們安心露營。”
隨著資本不斷涌入、市場飽和度和消化能力存疑、加之政府規范化政策還未出臺,行業在野蠻生長過程中已開始出現擠壓。嗨King輕奢露營地創始人之一王春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希望年底能夠迎來政策規范,針對土地性質、露營歸誰管、怎么管等問題出臺相關政策。”
(編輯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