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傅蘇穎
1月18日,外匯局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1116億美元,同比下降67%,其中9月份、10月份和12月份結售匯呈現順差;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1245億美元,,同比下降59%。
“從數據上看,2017年12月份及全年跨境資金流動數據明顯向好,主要得益于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中有升所帶來的結匯率上升,這是跨境資金流動好轉的主要原因。”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師首席金融分析師鄂永健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月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繼續呈小幅升值走勢,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穩步升值帶來結匯率上升2.3個百分點至63.3%,購匯率下降1.7個百分點至61%。此外12月份貿易順差創全年最高達547億美元,也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高結匯規模,有利于跨境資金流動好轉。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認為,總體來看,2017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明顯好轉,外匯市場供求趨向基本平衡。
在王春英看來,近期人民幣升值與內部經濟持續向好和外部美元相對比較弱等因素都有關系。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總供需更加平衡,內生增長動力增強,這都會繼續支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保持穩定地位。同時世界經濟復蘇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是有一定不確定性,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
“未來,隨著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企業對于匯率風險的管理就必須要樹立嚴肅的‘風險中性’”王春英表示,2018年外匯局會繼續推動企業完善外匯風險管理,優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環境。同時,從外匯市場發展方面進一步推動改革,豐富市場產品,擴大參與主體,拓展交易范圍,推動外匯市場對內和對外開放,完善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