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當前,央企降杠桿攻堅戰已經打響。2月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部署進一步采取市場化債轉股等措施降低企業杠桿率,促進風險防控提高發展質量。昨日,《證券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
《證券日報》記者:您認為這次提出“采取市場化債轉股等措施降低企業杠桿率”,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劉向東:這次提出用市場化債轉股等措施降低企業杠桿率主要是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防范債務風險作為工作重點。從去年降杠桿的效果來看,央企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債務水平有所降低,可盡管如此,央企債務問題仍未完全化解,所以,還需進一步依靠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降杠桿。
總的來看,之前降杠桿還帶有行政手段,不過隨著行政化降杠桿邊際遞減,市場化降杠桿必須加快推進,為此鼓勵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及有條件的央企基金采取各種市場化方式參與債轉股,這意味著今后債轉股將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組等結合起來,降低央企間接融資渠道,提升直接融資比重。
《證券日報》記者: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有效措施還有哪些?
劉向東:除了債轉股外,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措施還包括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本金,剝離非主營業務資產,提高盈利能力等措施。
《證券日報》記者:目前在降杠桿工作進行過程中的阻礙有哪些?應如何解決?
劉向東:目前來看,降低杠桿率的主要障礙還是在于那些具有政府支持性質的相關企業,這類企業獲得信貸資金比較容易,容易擴大經營范圍開展多元化經營。對此,政府應嚴格把關主業投資、嚴控非主業投資,逐步引導企業投向各自擅長的領域,而不是一味追逐投資高利潤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