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個稅起征點自1980年確定為800元后,歷經了三次調整?,F行的個稅起征點3500元于2011年開始執行,之后7年未做調整。近年來個人所得稅法的滯后性日漸凸顯,提高個稅起征點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終于明確提高個稅起征點。個稅起征點上調多少?市場普遍預期提高到5000元,但是也有提案建議提高到7000元甚至10000元。
起征點7000元則月薪9000元以內不用繳稅
目前全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3500元,同時個人所得稅稅率最高的達到45%。由于物價上升快,多年沒有調整,起征點顯得偏低,提升個稅起征點也成了近年兩會期間的熱門議案。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不是以月工資為起征點計算,而是工資減去各項社保成本及起征點后再計算,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包含兩部分:
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起征點從3500元提升到7000元,月工資在9000元以內的人士,則不用繳個稅,扣除各項社會保險費后不到7000元,每年可多收入約2000多元。月薪一萬的人士一年可少繳3595元的個稅。
如果按董明珠一萬的個稅起征點建議,年薪百萬每月稅后收入將達63245.79元,每年個稅將減負68220.72元。月薪在13000以內都不用繳個稅。
綜合所得稅制跨出重要一步專項費用扣除福利實惠多
今年報告中首次提到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實際上向實行綜合所得稅制跨出重要的一步。
“從科學角度考慮,個稅改革不能只關注起征點問題,而更應該關注個稅改革中的稅收扣除,比如子女贍養、教育、醫療、住房等一系列圍繞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因素,這些問題比簡單提高個稅起征點更加重要,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也更多,而且這也是國家個稅改革的初衷和未來發展的目標。如果個稅在稅收扣除方面能夠明確項目,制定更加合理的扣除標準,根據家庭收入和扣除項目實行綜合征稅,個稅改革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