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貨幣市場利率紛紛回落。這種情況表明,年底資金面最緊時刻已過。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往年經驗,跨年后市場資金面將恢復寬松,但財政收稅、春節前現金投放、信貸投放及政府債發行繳款等多種因素或致2019年1月下半月流動性供求再收緊,央行降準的窗口期將順勢打開。在2019年1月實施降準,可兼顧寬貨幣與寬信用,有助于政府債平穩發行,實施的可能性不小。
從往年情況看,每年1月初的市場資金面通常會自然回暖。盡管2018年末銀行攬儲使法定存款準備金繳存基數擴大,2019年1月5日金融機構料面臨一定存款準備金補繳壓力,但2018年末財政庫款投放形成的增量流動性供給可觀,足以吸收存款準備金補繳影響。隨著2018年末監管考核等季節性因素影響消退,加上財政投放效果充分展現,預計2019年1月初的市場資金面大概率會恢復到相對寬松狀態,貨幣市場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行,回到常態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金面自我修復,預計屆時央行將暫停短期流動性投放,可能會通過央行逆回購到期實施自然凈回籠,以避免2019年初流動性過度充裕。
到2019年1月中下旬,流動性供求擾動因素將再度增多。一是每年1月是傳統稅收大月,企業申報繳納季度所得稅等料大幅推高財政庫款,產生行政性回籠效應。數據顯示,2018年1月,財政存款增加近1萬億元。二是2019年地方債發行大概率將提前至1月啟動,政府債發行繳款也會階段性增加財政庫款。三是銀行本著早投資早受益的觀念,多傾向于在年初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每年1月歷來是信貸投放大月,將加快金融機構可用資金消耗。例如,2018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高達2.9萬億元。四是2019年的農歷春節靠前,銀行現金投放壓力可能提前到1月下半月顯現。春節前后歷來是市場資金面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時段。為平抑資金面波動,過去兩年,央行均采取類似臨時降準的做法。
受以上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影響,預計到2019年1月中下旬,貨幣市場流動性供求關系將重新收緊,可能面臨較大供給缺口,需央行適時提供流動性支持,加大流動性調控力度,屆時降準時間窗口將再度開啟。
在2019年1月實施降準,可起到兼顧寬貨幣與寬信用的作用,有助于保障政府債券平穩發行。其一,降準帶來的大額流動性投放,可有力對沖多種因素對2019年春節前貨幣市場造成的疊加沖擊,穩定流動性預期,防范市場大幅波動;其二,降準可迅速增加金融機構可用資金,支持年初信貸投放,發揮貨幣乘數效應,助力寬信用,穩定經濟增長;其三,降準有助于穩定偏松的流動性環境,支持國債、地方債等政府債供給有序釋放。
由此來看,2019年1月實施降準既有必要性,也存在合理性,降準預期兌現的可能性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