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昨日在“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通氣會”上透露,國資委近期將研究出臺科創板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政策措施,明確業績考核及收益方面的支持政策。
事實上,這僅是國資委今年加大推進股權分紅權激勵工作中,完善相關政策體系的一部分。自2015年《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又陸續印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持續推動國有企業建立健全中長期激勵機制。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目前國有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權激勵以及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翁杰明表示,相關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方面,截至目前,共有45家中央企業控股的92戶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占中央企業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的22.8%,主要分布在通信與信息技術、科研設計、醫藥、機械、軍工、能源等行業領域。從實施效果來看,絕大部分公司財務指標表現優于同行。以實施股權激勵1年以上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市值年均增長率為例,分別達到16.7%、14.6%、7.0%,明顯高于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整體水平。
在開展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權激勵方面,翁杰明介紹,截至2018年底,已有24家中央企業所屬科技型子企業的104個激勵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其中2018年新增74個方案,比2017年增長247%。30個已經完成首批激勵兌現的企業,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幅分別達到41.6%和45.6%,絕大多數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數量和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在試點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方面,經過2年多的實踐,國有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改革效果初步顯現,央企層面10戶試點子企業已經全部完成出資入股,地方層面的試點企業也完成了首批的出資入股。據統計,10戶中央試點企業2018年利潤總額平均增幅26%,明顯高于平均水平。
翁杰明表示,今年國資委將加大相關工作力度,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覆蓋面,將力爭比去年新增數再增加50%,即努力新增30戶左右。
對于實質上具備相應條件的國有科技型企業,原則上2019年都要求實現“破冰”,要求在其自身范圍內選擇1~2家企業進行試點,然后由點及面推開。對于既有改革積極性,又符合相應條件的科技型企業將加大扶持力度。
最終目標是通過完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更多地留住、吸引人才,使中央企業中的科技型企業,以及相應的科研骨干在補短板、推動創新中做出相應貢獻。
翁杰明也強調,中央企業集團公司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認真研究本集團實施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總體計劃及相關辦法,并通過規范公司治理,積極指導所出資控股上市公司規范實施股權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