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宓迪
數字經濟、智能經濟作為近年來興起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關鍵詞。
具體來看,《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積極發展智能經濟、健康產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深圳對數字經濟領域支持力度不減。去年,《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發布,適用于數字經濟等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5月份,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外發布了2020年第一批數字經濟產業扶持計劃申請指南,明確了“數字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扶持項目”和“數字經濟產業服務體系扶持項目”兩大支持領域。
在政策支持下,《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合計9155.1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37.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4772.02億元,增長10.9%;數字經濟產業增加值1240.73億元,增長3.8%。
其中,5G被認為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引擎,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業界焦點之一。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我國5G商用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
此外,在明確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同時,此次還明確了“建立更具彈性的審慎包容監管制度”。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所謂審慎包容監管,一方面是要鼓勵創新,可以通過試點的方式,比如試點行業、試點區域等;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相關風險防控,將其風險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