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近日召開2022年第三季度例會表示,將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主動應對,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著力穩就業和穩物價,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貨幣政策仍將在總量和結構兩個維度持續發力。會議表示,將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重點發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內糧食穩產增產、能源市場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下,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同時,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要繼續做好“加法”,強化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受疫情影響行業的支持,支持金融機構發放制造業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貸款,落實好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科技創新、普惠養老、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碳減排支持工具,綜合施策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王青表示,四季度,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是貨幣政策穩增長的一個重要發力點。“一方面,能起到以結構帶總量的效果,助力寬信用;另一方面,能夠精準發力,兼顧內外平衡。”王青說。
圍繞給實體經濟“降成本”,會議稱,將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王青表示,監管層或將繼續引導LPR報價下調、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企業和居民的信貸需求,推動四季度人民幣貸款保持同比多增勢頭,提振市場信心。
關于人民幣匯率,會議提出,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堅持“風險中性”理念,加強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一段時間以來,“穩匯率”“穩預期”信號持續釋放:9月以來,人民銀行先后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近日召開的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會議亦強調,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適合中國國情,可以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歷史上經受住了多輪外部沖擊的考驗,人民銀行積累了豐富的應對經驗,能夠有效管理市場預期。
此外,就房地產市場,會議表示,將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引導商業銀行提供配套融資支持,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對平臺經濟實施常態化監管。
“接下來,以‘保交樓’為重點,房地產供給端支持政策或將發力,房地產開發貸同比下行勢頭會有所緩和,這有助于改善市場預期;與此同時,四季度5年期LPR報價仍有下調可能。”王青認為,一系列舉措或是四季度穩增長、控風險的一個主要著力點。
會議分析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會議認為,今年以來,我國有效實施宏觀政策,最大程度穩住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切實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增強,貸款利率穩中有降,人民幣匯率預期總體平穩,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