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圖片來源:央行網站
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決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6%下調至4%。
這是今年以來,央行首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據央行發布的7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7月末,外幣存款余額8218億美元。由此測算,此次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將釋放外匯流動性約164.36億美元。
自9點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公告發布后,據Wind數據顯示,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快速走高,從7.2665升破7.24關口僅用了約17分鐘,隨后有所回調。截至記者發稿,匯率圍繞7.25附近波動。

圖片來源:Wind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能夠提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也會直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從本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背景來看,盡管近期人民幣貶值態勢趨于緩和,但市場仍存在一定貶值壓力,需要監管層通過穩匯市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預期。”王青說,可以看到,2022年兩次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均對應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階段;而在2021年人民幣升值壓力較大階段,央行曾兩次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事實上,考慮到近期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顯著高于市場匯價,市場對匯市調控工具再度出手已有一定預期。
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看來,此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也貫徹落實了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明確釋放出穩定外匯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鮮明政策信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幣匯率單邊貶值預期、對沖人民幣匯率壓力、防止出現“單邊市”和“羊群效應”等現象的目的。
王青預計,本次調控政策出手,將對市場預期產生較為顯著的引導效應,短期內人民幣匯價有望出現明顯反彈;后續人民幣匯率走勢將主要取決于穩增長政策出臺節奏、力度,以及接下來宏觀經濟走勢。
“當前穩匯市政策工具箱豐富,若后續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發酵,監管層還可動用下調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宣布重新引入人民幣中間價逆周期調控因子、乃至進一步加大離岸市場央票發行力度等政策工具實施調控,短期內人民幣匯率跌破去年11月份低點的可能性不大。”王青說。
龐溟認為,考慮到美聯儲加息步伐已近尾聲,我國宏觀經濟基礎好、實力強、信心足,外匯政策工具箱辦法多、工具全,后續匯率走勢將繼續受到美元指數、其他主要經濟體經濟表現與政策取向以及我國宏觀經濟基本面和外匯政策的影響,雖然仍會有一定波動,但考慮到近期各種穩匯率政策信號,以及政策工具箱里留存的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等工具,人民幣匯率將繼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此外,龐溟建議,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彈性和幅度加大的新常態下,建議市場主體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避免偏離風險中性的“炒匯”行為,堅持穩健經營,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做好風險評估,合理審慎交易,適度套保匯率敞口和控制貨幣錯配,合理安排資產負債幣種結構。
(編輯 才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