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10月26日,在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論壇暨2023年度指數成果發布會上,參會嘉賓認為,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持續加強鄉村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金融服務,金融活水“貸”動鄉村振興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機構應聚焦糧食安全、產業振興等領域,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及普惠性,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新華社副社長袁炳忠致辭時表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其中,金融資本要素是最為基礎,也是活力最大的要素之一,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與服務。
袁炳忠介紹,中國經濟信息社聯合中國農業銀行共同推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指數,以數字化信息工具助力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成效顯著。面向未來,建議不斷深化細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系列指數,發揮指數作為數字化工具和新型傳播載體的優勢,研發具有權威性、參考性、服務性的高頻指數產品,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地區匯聚。
近年來,以農業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型銀行,發揮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主力軍”作用。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全國涉農貸款余額54.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4%。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劉加旺表示,農業銀行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全行業務經營的重中之重。農業銀行持續增加縣域金融供給,目前縣域、涉農兩項貸款余額增量、增速均創股改以來同期新高。農業銀行將與金融同業一起,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提升服務能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有力金融支撐。
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李若云表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將積極推進與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合作,創新研發更多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產品,加快推進系統對接與數據共享,持續提升為農服務質效。
當天,《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指數報告(2023)》《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2023)》在論壇上正式發布,致力于更客觀、科學地評價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成效,為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經驗借鑒。
(編輯 田冬)